数据“打架”愈发激烈
据业内人士介绍,本次钢协预估的全国日均产量旬环比以两位数大幅攀升,主要是对于一二月份中小型钢铁企业实际产量的修正。
3月中旬,根据中钢协公布的旬报产量计算,2012年1月全国日均粗钢产量169.13万吨,2月份日均粗钢产量169.46万吨,而国家统计局“出炉”的数字,分别为183万吨和192.70万吨,相差8.2%和13.71%。
据了解,中钢协粗钢数据直接来自77家会员单位,这些会员都是大中型钢企。钢协根据会员单位的产量,再进一步估计会员外钢企的产量,从而估算出全国的产量。一般来说,预估数据80%来自大钢厂,20%来自中小钢厂。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源,则直接根据各省数字汇总。
海通证券一研究员向《金证券》透露,“从历史上看,钢协和中钢协数据也有冲突的时候,但数值比较小,此次相差则太大。”而市场普遍认为,两者数据“打架”,主要原因是中钢协估算的中小企业产量偏低。
中小钢企不敢激进
一业内人士直言,“历史上很少具有环比这么大的产量增长,经济不明的情况下更不会发生。目前行业消费很差、盈利很差,库存同比往年下降速度明显偏慢,企业不会没有由头地迅速增加产量。更恐怖的是,如果统计局公布的这些产量是真实的产量,说明小钢企对钢协会员单位的冲击更大,也说明会员企业的苦日子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2011年5月-7月,非会员已经能够连续三个月达到日均32.1万吨。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投资5111亿元,绝大部分是小钢企的投资。如果统计局数据真实,钢协统计的会员产量也真实,小钢企完全具备这个37万吨的日均产量能力”,但上述海通证券研究员认为,“从过去两个月的情况看,虽然目前钢铁行业大面积亏损,但民企可以持平。而且前段时间有春季开工的预期,小钢企不敢停产,但也不会开足马力。”
产量转移猜测四起
对此,行业研究员一语道破,“由于节能减排压力,河北省在2009年曾经发生过一次性转移800万吨粗钢到2010年的情况。本次也存在一次性转移产量的可能性,但具体转移的产量难以把握。”
长江证券研究员刘元瑞同样倾向于“部分产量转移”的猜测。
从过去8年的统计来看,由于“春耕”考虑,钢铁行业每年2月日均产量环比均出现明显增长。“虽然河北2月日均产量环比增长依然较快,但这与河北粗钢产能占全国产能30%的地位是相匹配的,未出现明显背离。”刘元瑞解释。
但1月份河北粗钢产量的增加着实蹊跷,“河北是我国的钢铁大省,且省内小型钢铁企业众多。2009年以来国家对钢铁等行业节能减排的力度有所加大,相比去年以及其他省份而言,2011年河北、山西和山东淘汰落后产能压力陡增,估计统计数据出现了一定的时间位移。”刘元瑞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