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除中国外,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6亿吨。但2011年中国就进口了其中的6.86亿吨,也就是说国外矿近43%的交易量在中国。巨大的交易量倒逼我们要创造新的定价机制,把握主动,其中一个方案就是像其他大宗商品定价一样,利用矿产交易所,构建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让国内更多的钢厂和贸易商有机会参与进去,最后生成一个基于实时在线交易的铁矿石指数。
中国成矿产销售主战场
年度定价瓦解之后,混合定价形成,意味着通过港口现货交易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各大会议及论坛上,中国又被多数海外矿商定为他们销售的主战场,结合巨额买家的地位优势和交易中心区位优势,建立一个公平公正能持续有效运作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是中国建造这一交易平台的魅力之处。
未来,新加坡的交易平台跟国内的平台将势均力敌。现在两个平台都在极力说服钢厂或矿商参与到他们的平台去。对于国内平台来说,该平台比较容易邀请到大部分钢厂参与(即拥有了最大买方要素),能够邀到除三大矿以外的矿商走进来。其实,不止三大矿商,除了巴西、澳大利亚外,南非、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矿商都有可能参与到该交易平台,这样构造的平台生成的铁矿石指数应该有较好的说服力,到那时,该平台对三大矿商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也就是说,除去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矿,还有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不含中国)53.7%的其他国别矿商有可能被邀请进来。这对新加坡平台也将是一个挑战。
如果该平台生成的铁矿石指数能够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大多数铁矿石交易的参考标杆,三大矿商不会独自静待,把自己沦为圈外。
参与会员结构不同成竞争焦点
笔者认为,两个平台竞争的焦点就是参与会员结构不同,我国交易平台参与会员多数为买方(国内钢厂和贸易商),新加坡交易平台参与会员多数为卖方(国外主要矿山),这些不同的参与者结构,可能会导致在线交易的竞价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平台的铁矿石指数生成。但最终哪个平台挣得主导地位,跟所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不能直接挂钩。
至于国外矿商的加入,FMG已经签约我国交易平台,淡水河谷参与态度表示支持,还有部分国内贸易商或钢厂对参与平台关注度不高,也有担心未来我国交易平台的参与会员数目及参与资源量的问题,但一个新生事物被广泛应用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该交易平台持续运行,影响力逐渐扩大,现货贸易中用习惯了该交易平台生成的指数,国内钢厂可以跟三大矿在订货的时候强调参照这个指数。特别是在当前钢材市场不好,铁矿石成交清淡的背景下,买方的谈判力量会强一些。
至少,我们现在已经筹备试运行了国内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假如我们连一个上规模的平台都没有,等到日后新加坡的交易平台影响力越来越大,运行地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再补救就晚了。
(作者系兰格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