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2004至2009年,印度100家以上国有及私营公司通过各种非公开手段低价获取了155座煤矿的开发合同,而这些合同原本应通过公开招标授予企业,直接导致印度政府损失21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印度《金融时报》指出,2100亿美元可能只是保守预计,实际损失恐将大于这个数字,因为报告在计算中使用的价格基数是质量较差的低等级煤炭售价。与此同时,有60座取得特许开发合同的煤矿并未如期生产,导致印度的煤炭产量不足目标产量的50%。
此外,相当一部分煤矿开发合同面临执行障碍,其中包括土地纠纷、环境许可以及采矿执照,报告预计清除这些障碍将耗费大量时间,最长可达8年。
印度反对党3月28日已要求辛格内阁就此作出解释,印度煤炭部长拉卡什·贾伊斯瓦尔表示,政府方面正就此展开调查,一旦有确切结果将立刻公布。
印度能源分析师马哈贾指出,就印度煤炭开发而言,公开竞标更加透明,也能够最大化政府财政收益,但引入这种机制将导致煤炭用户的成本增加,最终导致电价上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印度政府给予煤炭公司更大自由,允许他们在公开市场销售煤炭,而目前这在印度是被禁止的行为。
《印度快报》则发表评论称,这种长期的非公开煤炭交易急需改变,因为终端用户并未得到任何实惠,国家也未得到应有的财政收入,只是“便宜”了那些拿到低价合同的煤炭开发商,因为这些公司都在以商业价格销售煤炭,属于典型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印度是煤炭消费大国,火电装机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55%,但供应始终跟不上消费。印度电力部稍早前曾表示,预计印度的煤炭供应将在第12个“五年计划”(2012年至2017年)期间进一步扩大至2.38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