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站在新起点
2011年,山西省历时3年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圆满结束,矿井数量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多个,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为2∶3∶5的多元办矿格局,资源回收率由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6亿吨。2011年全年煤炭产量实现8.72亿吨,其中外调出省5.81亿吨,均创历史新高,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85%,同比下降54.79%。
这场全国瞩目的山西煤改不仅提升了山西省煤炭行业抗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能力,有效地改善了煤矿安全保障程度,煤矿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兼并重组整合真正开创了山西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新篇章。
资源型地区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国内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山西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经济转型发展的探索实践备受各界关注。
“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是山西省省委书记袁纯清履职山西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发展目标。新山西“新”的含义是什么?未来几年,山西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什么地方?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2012年3月10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山西代表团举办媒体开放日,袁纯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个“新”字首先新在结构,就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山西是资源大省、能源大省、煤炭大省,去年挖了8.72亿吨煤炭,运出去5.1亿吨。解放60多年来,共挖了120亿吨,运出去90亿吨,占到煤炭外调量的70%。山西的能源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包括生态的代价。光靠挖煤、卖煤,无论从生态环境、从产业持续以及经济效益来讲,都不可持续。我们首先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一煤独大,或者说煤及煤直接相关产业占比过大的局面。因此,也可以说是“新”在多元。第二,新在“四化”,就是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这“四化”描绘了山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民生的一幅蓝图,也是一个路线图。工业新型化,就是同时做好地下地上两篇文章。第三,“新”在富民,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不断改善,让老百姓有新的生活,生活得更加幸福。“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力争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翻番,而且农民收入增幅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总之,“新山西”会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态,新的面貌,新的生态,更是老百姓新的生活。
袁纯清说,山西省转型跨越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今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不避民生难题,直面群众关切,民生的热点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回应”,在涉及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和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上提出许多具体实在的措施。山西省坚持强省与富民的统一,发展产业与促进消费的统一,改善民生与促进和谐的统一,把这些措施落实好,需要更加注重通过加大投入和制度安排解决民生问题,让山西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