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季度经济数据和货币当局最新表态来看,为了维持流动性合理宽松,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同时不排除逆回购工具重出江湖。
降准或为政策首选
上周后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期品种持续上升,至上周五隔夜利率与7天利率分别升至3.40%和3.95%,并且本月以来持续高于3月份2.5%和3.0%的价格中枢。
“一个月以内Shibor利率全线上扬,意味着市场需要央行释放流动性。因此,我们仍然预期4月会下调0.5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否则月末流动性将偏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昨日表示,“当然,逆回购可暂时缓解形势,但面对趋势性而非短暂的流动性不足,逆回购并非最具针对性的手段。”
央行有关方面负责人18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央行下一步将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流动性管理操作,如通过适时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到期释放流动性等,稳步增加流动性供应。
有市场人士指出,逆回购此前仅在春节前为“平滑短期特殊因素”所使用,原因是逆回购期限通常较短,不足以改善整体资金面状况。这意味着,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望成为央行下一步增加银行流动性的首选。
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的解读是,“这进一步确立了实际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存准下调进入倒计时阶段。”
到期资金高峰已过
在公开市场上,上周央行连续第16周停发央票,同时共开展了53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当周实现净投放520亿元,为连续第四周净投放,累计释放流动性2080亿元。
遗憾的是,上半月以来支撑资金面的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高峰正在远去。统计显示,4月到6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分别为3940亿元、1420亿元和990亿元;本周与下周到期资金量分别为730亿元、520亿元,远不及此前两周的1310亿元、1050亿元。
从宏观基本面来看,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增速8.1%,低于市场预期的8.4%,创下近三年来新低;另据媒体报道,4月前两周,四大行人民币存款流失过万亿,贷款增加无几,显示在存贷比制约下,银行放贷能力仍然低迷。
随着流动性压力的上升,在经济增长放缓、外汇占款增速放慢的背景下,市场对政策宽松有了更多遐想。
除此之外,近日印度、巴西相继下调基准利率,引发了国内跟随降息的市场猜想。但鉴于3月份CPI数据小幅反弹,通胀压力依然存在,机构普遍预计近期降息可能性较小。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上周五公开表示,考虑到国内负利率时代尚未彻底终结,短期下调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依然有限;央行更倾向于通过增加流动性供给来引导市场利率的降低,预计4月末或5月初降准的概率很大。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