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庆预计,今年中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亿吨,增长4%左右。生铁生产总量6.54亿吨,增量在2600万吨左右,相应需要铁矿石成品矿增量4300万吨,对铁矿石成品矿的总需求量为12亿吨,同比增长3.8%。
吴荣庆指出,国内铁矿石市场供需关系正从供应偏紧走向相对宽松,“进口铁矿石价格在第四季度出现大幅跳水,以及铁矿石库存量居高不下,充分说明2011年我国铁矿石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过于求,预示着被三大巨头裹胁的国际铁矿石价格即将回归理性。”
吴荣庆进一步表示,由于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全行业年利润率不到3%,钢厂从去年的11月到今年的2月,已经出现连续4个月的亏损,钢材价格形成市场倒逼,迫使钢厂减产,产能扩张意识冲动衰退,对铁矿石消费需求的增速下降也将是必然的趋势。
不过,对于2012年中国钢企能否摆脱被上游制肘的宿命,江西萍钢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政军却在同一个会议上仍表示不太乐观,“2011年,整个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对三大矿山的依存度达到80%,'十一五’期间,国内钢厂加大了对海外矿山的投资,其效益尚未显现。如投资了非洲、南美洲等多个项目的武钢,其海外权益矿仅占进口量的两三成,多数还要依赖三大矿山。”
彭政军进一步指出,铁矿石供大于求的市场临界点尚未来临,而铁矿石生产成本的上升则因为各国征收各种税收以及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可避免,2012年铁矿石价格难以有较大的跌幅,钢厂成本将继续维持在高位震荡运行。
“在成本和利润之间苦苦挣扎的钢厂来说,依然无法摆脱在上游原料和下游需求之间夹缝求生的困境,今年钢价将围绕行业加工成本和铁矿石边际成本走向小幅震荡。”彭政军认为。
而南钢股份董事长杨思明则表示,预计2013年下半年铁矿石的严重过剩将开始在市场上强烈反应,因此,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将可能是供需双方商定新的定价机制的较好时机。
杨思明认为,目前貌似公平的以普氏指数为基准的月度定价机制存在显而易见的不合理因素,常常造成矿价大大高于市场价格,“按照全月平均价格定价使买主失去了作为市场交易的时机选择权,经过我们的实践,长协矿比市场价平均高5-9美元/吨,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一年减少长协矿使用量300万吨,将减少亏损一个多亿。”
因此,杨思明建议,大幅度减少固定长协矿的比例是钢铁企业求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把铁矿石综合成本控制在报警线以内,投入国内矿山仍是一个较佳的选择,此外,在法制健全的国家进行矿山投入,到中国一程的到岸价控制在80美元/吨以内也比较可行。(第一财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