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港运资讯>造船业寒冬订单从挑着签到严重不足

造船业寒冬订单从挑着签到严重不足

       潮湿的空气中充满了蒸发的盐味,已是初夏,阵阵海风吹来,隐隐地有些凉。

  5月28日,大连旅顺新港。大连旅顺滨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下称“大连滨海”)总经理梁文珠和500多名员工,正在向船东交付第三艘12000吨杂货船。

  这原本应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不过对于大连滨海而言,却算不上特别好的消息。因为送走这条船之后,公司与船东已签订的后续3艘系列船还不知何时可以开工建造。公司暂时将面临造船任务不足的尴尬境况。

  在这场席卷全球造船业的寒流中,受到冲击的又岂止是大连滨海。中国船舶(31.71,-0.38,-1.18%)工业协会5月2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受全球船舶市场继续低迷的影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下降,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船舶出口出现下滑,经济效益增幅呈回落走势。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由于海运市场低迷,造船订单大幅下降,辽宁地区已经有部分中小、外资、民营船厂或被整合,或关门歇业。

  订单从富到贫

  梁文珠见证了造船业从低迷到辉煌再到低迷的过程。

  大连滨海的控股股东是黑龙江国资委下属的黑龙江海运集团,于1999年6月创建了大连滨海,后又引进了民营资本。经过十几年的创建,目前公司已经发展到可建造20000载重吨以下货船、油船、集装箱等船和海洋工程船、各类工作艇等的能力。

  这家公司1999年刚到旅顺新港之时,那里一片荒凉。他们既要建厂又要自己养活自己,那时不但造船没有订单,修船订单也寥寥无几,排除他们从内地到沿海重新创业的因素外,当时的船舶制造业非常低迷。

  经过十几年的创建,从2005年开始,伴随国际海运市场的快速发展,这家公司的订单也在不断攀升,修船、改造船国内外订单应接不暇,造船的订单也挑着签。

  在生意越做越大之后,公司又新购买了土地,建造了厂房,添置了先进的造船设施和设备,招聘和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从2005年到2011年,这家公司年修船近100艘、造船20000多载重吨,并且70%为出口船。但是从去年开始,这家公司的订单突然急剧下降。

  大连滨海在造船和修船行业里还算幸运的,他们造船订单不足,但修船却满负荷生产,大量的俄罗斯杂货船、渔船,韩国,中国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货船及境内航运公司的货船、港务局的拖轮、航道局的挖泥船等可以满足公司的需求。目前大连滨海公司码头除了一艘12000吨杂货船下月10日交船外,还有6艘船在进行改造和修理。

  如何度过寒冬

  订单不足从工人的工作节奏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得到。

  大连滨海一名员工说,今年过完春节回来后,就感觉加班明显少了,“我有朋友在其他船厂,也普遍有这种感觉。”

  根据本报调查,其他船舶制造企业,目前不仅是订单数量在直线下滑,而且修造船的订单价格也在大幅下降。

  在生意特别好的时候,以一条1.2万吨杂货船为例,当时的订单价格在1400万美元左右,按照当时的汇率测算折合人民币在1亿元,而现在订单价格已经下滑到1200万美元左右,按照现在汇率算不足8000万元人民币,而且伴随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劳动力成本则一再提升。

  即使是这样,造船厂仍然难以接到新的订单。另一家造船厂高层告诉本报,“有的船厂以低于成本价在接单,真的很担心这样的船厂拆东墙补西墙、无能力购买质量好的产品用于造船,将来造成船舶质量不合格、船舶拖期、船东不接船,企业形成恶性循环。”

  相对于大型船舶企业和小型造船厂,作为一家中等规模的造船企业,大连滨海的生存能力较强一些。

  “船”小好掉头。对于这场寒冬,梁文珠目前的策略是,修船保证企业生存,造船储备公司资源实力。她说,像滨海这样的国有控股的中型船舶制造企业修船能力较强,挺过船舶制造业的寒冬应该没有问题,但单纯造船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就是有造船订单因为价格低于成本,企业生存就很难了。

  “倒闭潮”袭来?

  大连滨海目前还能养活自己,但是已经有一些中小造船厂维持不下去了。

  当地造船业业内人士向本报透露,辽宁盘锦、营口等地区,已经有数量不少的中小造船厂或者被整合了,或者退出了这个行业。

  退出这个行业,是因为看不到希望。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全国造船完工仅有156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6.8%。承接新船订单73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5.9%。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92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6.1%,比2011年底下降7.1%。

  伴随订单和新造船价格下降,全行业利润也已经大幅下滑。1~3月份,船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1.8亿元,同比下降7.3%。其中船舶制造业65.7亿元,同比下降14.4%;船舶配套产品制造业8.1亿元,同比下降3.5%;船舶修理为亏损0.38亿元,同比减少5986万元。

  大型造船企业也遭受重创。今年一季度,中国船舶(600150.SH)实现营业总收入仅为62.38亿元,同比下滑7.82%。对于订单大幅下降的现象,梁文珠解释称,一方面是船东没有下单意向,另一方面即使船东有意向,船东资金也较为紧张。

  中银国际分析师许民乐称,来自于航海运力过剩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诸多负面的压力,全球造船行业正处于周期性低谷,造船需求低迷订单大幅减少短期内难有起色,而需求的降低直接导致船舶价格的下降。同时,国内造船板价格虽然也处于较低水平,但人工成本却增加较快。国内造船行业整体需求与盈利能力仍在恶化。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目前日子尚且可以维持下去。但是梁文珠认为,最近几年最后一批订单做完之后,日子也比较难熬了。

  对于如何应对这次低谷,根据本报在当地接触的一些船舶企业了解的情况,造船厂希望政府部门能多关注一下船舶制造业,虽然已经给予了很多扶持政策,但企业目前的社会负担仍然很重,税费等仍占很大比例,高成本低收入,现金流紧张,成为困扰这些企业的最大障碍。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中国航运业低谷期延续海事专家建议打持久战

上一篇:环渤海动力煤价报收774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