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瓦斯守护安全
瓦斯治理、生态保护、工农和谐,是煤炭行业公认的世界性三大难题。 “实现和谐发展,解决好三大难题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王源认为,安全生产是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安全必须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
淮南煤矿曾是瓦斯事故重灾区。仅从1980年到1997年,就发生17起瓦斯爆炸事故,392人死亡。被瓦斯炸怕了,也被炸醒了。十年来,有着切肤之痛的淮南矿业集团下决心治理瓦斯,秉持“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信念,投入巨额资金,构建煤矿瓦斯安全文化,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此保护矿工生命安全。
至今,淮南矿业已15年没有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超限由每年上千次下降到10次以下,成为瓦斯治理行业典范。治住了瓦斯,解除了束缚生产力的镣铐,煤矿产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形成了煤电一体化,建成了国家亿吨级煤电基地。2011年煤炭产量6751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52%,供应省内电煤占本省四大煤炭企业供应量的67%;电力权益规模1200万千瓦。
目前,淮南矿业瓦斯治理理念、措施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在制订有关规划、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时所吸收,18项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甚至是国际标准,国家先后于2005年、2011年召开全国瓦斯防治现场会,全面推广淮南瓦斯治理经验。此外,淮南瓦斯治理技术还形成了品牌,已向西北和东北30多家煤矿企业提供瓦斯治理综合服务,今年有望实现产值1亿元。
治理生态“变废为宝”
位于主城区中间地带、22平方公里的泉大资源枯竭矿区,因地表沉陷多,地貌、水系破坏严重,一度是这个城市脸上的巨大疮疤。如今,废弃的“城市荒地”变成以“山、水、林、居”为特征的生态区,化身城区的“绿肺”。
来到“泉大”老龙眼水库,湖光山色,绿树成荫,有人临水垂钓,有人岸上漫步。 “10年前,这里曾是养猪场,白天对面采石厂放炮轰轰直响。 ”同行的淮矿地产副经理周志强说。在山的另一头,曾经废弃的大通矿区,也建成了国家级的大通矿山公园。每逢周末,市民们纷至沓来,在此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我们不回避煤矿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但要变被动治理为主动经营,进行生态修复和开发,注重保护好山川河流等大环境。”王源表示。据了解,2003年起,淮南矿业全面启动总投资100亿元的泉大资源枯竭矿区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项目。目前,水库、山林、湿地生态区已基本完工。我国首个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因此落户淮南矿业。
淮河流经矿区,统筹处理好和淮河中游治理的关系,也成为淮南煤矿生态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淮南矿业提出动态看淮河、动态治淮河、动态用淮河,建设“平原水库”,留住淡水,变害为利,造福社会。目前,水库库容已达2亿立方米。淮南矿业的创造性实践,已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的重视,推动了国家对淮河中段治理思路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