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采用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标准。将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山西省运城进入河南省三门峡等市,并经过湖北省襄阳市、湖南省岳阳市后止于江西省吉安市,全长约1860公里,总投资高达1598亿元,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相关工作正在抓紧推进,鄂尔多斯(600295,股吧)至荆门段的重载设计标准也正在进行细化研究。
荆门的机遇
在北煤南运大通道开工“倒计时”的时候,湖北荆门市发改委的官员也在冲刺,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的官员,密集地造访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的荆门,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承接好这个项目,荆门的发展将事半功倍。于是,从去年开始,荆门市凡是与基建和铁路相关的部门,开始与时间赛跑。
依照最终确定的线路走向,一条以运煤为主的重载铁路,将从河南的三门峡而来,由北向南,依次经过襄阳、荆门、荆州,再到湖南的岳阳。大的走向既定,但具体的线路规划和场站设置,却有争取和商量的余地,铁路经过荆门市区,有东绕和西绕两套方案。
选择西绕,线路更便捷。但就荆门的城市发展来说,东绕方案更完美。重载铁路线到荆门后,在城北的子陵镇设站,然后向东绕过城区,沿着长湖的边缘走,再经过沙洋县,这个方案,既不影响长湖的生态,又可以带动周边更多县镇的发展。
如何说服相关单位,选用东绕方案,荆门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政府公关。与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和湖北省发改委、武汉铁路局、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三院)等单位进行了多次沟通。湖北荆门市常务副市长周松青两赴天津,就场站位置做细致沟通。
这样的功夫并不白费。
现在,线路初测已完成,进入可研报告编制阶段,站场设置方案,基本实现了荆门市所希望方案。铁三院表示,会充分考虑荆门市意见,优先论证东绕方案,对荆门火车货站进行优化。
大通道,通南北
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人们更愿意形象地称之为北煤南运大通道。
2011年10月,铁道部召集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西等蒙西至华中铁路沿途省份的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在北京召开了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预可研审查会。
发改委的批复称,项目的建设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三西”、“能源金三角”煤炭资源开发、保证华中地区的能源供应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吉安、赣州,铁路还可以顺接在建的赣龙厦深铁路,项目在路网上填补了我国中西部地区过渡地带的南北向路网空白,对于促进沿线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沿线国土、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中长期路网中,这是一条贯通南北、勾连东西,具有通江达海功能的通道。
根据规划,项目拟采取部省共建模式,由各省区承担征地及拆迁费用,征地拆迁费用将作为地方资本金,计入股份,各方出资组成合资铁路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分段开工、滚动建设、同步建成”原则,该项目由铁道部会同沿线7省区共同推进,并将吸收煤炭开发、电力生产企业及社会资本参股投资建设。
目前,大通道的首期工程——鄂尔多斯至荆州段的重载设计标准,正在进行细化研究。而从荆州至岳阳再到吉安铁路,计划为单线铁路。
作为煤运大通道,它最大的功能,就是解决煤炭的产业和消费地的阻隔。
近年来,内蒙古已经取代山西,成为煤炭生产第一大省份,煤运通道建设滞后,内蒙古饱受运力瓶颈之苦。过去十年间,蒙西地区的铁路建设速度,常常超越地图的更新速度,在煤炭资源富集的蒙西地区,密集的铁路网已经形成,但在跨区域的主干道,却仍然不通畅。
与此同时,华中的鄂、湘、赣等地区则是我国第二大缺煤区,目前每年需要从北方调入煤4亿吨左右,长远将超6亿吨。华中地区的煤炭几乎全部需要通过运力已经“过饱和”的京广、焦枝等铁路干线运输,大多采取迂回运输方式才能将煤炭运往主销区,费时费力又费钱。
北煤南运大通道的内蒙古段,全部位于鄂尔多斯市境内,该段被称为新包神铁路,已经在2010年12月份建成,运营已经有一年。
投融资试验田
北煤南运大通道,将会成为探索铁路建设融资模式改革的一个试验。
根据去年座谈会的精神,国家发改委提出,希望铁道部联合沿途各省区政府,以及神华集团﹑陕西煤业集团等区域性的能源集团,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来建设和运营,并要求单一股东的股份不超过50%。资本金占总投资额的比例,暂定为35%,其他资金由银行贷款。“因为与各省份利益攸关,各地方政府和能源公司,肯定会参与铁路建设。”铁道部一位长期从事合资铁路建设的人士告诉记者。大通道的建设,在不同的区段,需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要继续推进铁路建设,在机制上必须有所突破创新。铁道部刚刚发文,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建设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和地方铁路、铁路支线、专用铁路、企业专用线、铁路轮渡及其场站设施等项目。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参与铁路建设,具有高度热情,尤其是事关自身利益的煤电集团。
十几年前,神华集团牵头筹资修建的朔黄铁路,就是一个成功典范。作为晋煤外运的第二条专线,朔黄铁路由神华集团公司、铁道部、河北省三方投资建设运营,其中神华集团公司占股52.7%,铁道部占股41.2%,河北省占股6.1%。通过控股铁路,神华集团不仅满足了自身的运力需求,还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谁入股铁路建设,就在运力上优先保障。多年来,这已成为吸引投资的法宝。
针对北煤南运大通道,国家发改委要求铁道部联合六省区政府、神华集团、陕西煤业集团入股建立合资公司负责该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并要求不得设置绝对控股方,积极吸收铁路运输企业、煤炭开发企业、电力生产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本参股投资。
目前,除了上述两大国企,具有投资意向的,还有中煤能源(601898,股吧)集团、淮南矿业、伊泰集团等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均表示出强烈的兴趣。
受益湘鄂赣
北煤南运大通道建成后,位于华中和华南的湘鄂赣三省,无疑受益最大。
湖北省发改委的一份文件称,大通道将使襄荆(门)荆(州)一线成为湖北发展的重要轴线,并在湖北省内投资超过340亿元,按照铁路基建投资对经济拉动1:6的平均比例,在铁路施工的五年时间里,将为三市带来每年近百亿的直接投资和近300亿的间接投资。
襄阳、荆门和荆州三市,正在分别策划路口电站,包括襄阳电厂三期、荆门电厂扩建和荆州江陵电厂,预计将新增火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更为重要的是,三市都正在谋划一批百亿级的煤化工和煤炭深加工项目,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甲醇等,并将通过烯烃等布局一大批化工产业。湖北能源(000883,股吧)集团董事长肖宏江日前表示,该集团正计划沿着这条大通道,在襄阳、荆州等地,布局一批煤炭储运基地和电厂,光火电厂的计划投资规模就高达350亿元。
当前,湖南水电资源开发接近95%,但受降水和蓄水因素限制,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发电”。去年,在电煤紧张的情况下,湖南迫不得已开辟了“海进江”运煤通道,但每吨成本要高150元左右。线路一旦建成,长期陷于能源困局的湖南,无疑是沿路惠及地区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此前,作为消费地的湘鄂赣三省,对铁路线的争夺,尤为激烈。目前,从湖南岳阳到江西吉安的二期工程,线路具体走向仍在勘查设计阶段。在网上,网民们针对线路走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沿线的岳阳、长沙,甚至具体到平江、浏阳,都在暗自较劲。在随后的湖南省发改委召开的情况交流会上,参加会议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沿线各市县都各抒己见,竞争非常激烈。因为不论是哪套方案,都涉及一些市县的切身利益。
而同样属于资源密集区的陕西和山西、河南等地,对大通道的建设进入,表现得似乎并不热切。大通道在各自省份内的具体线路走向,至今仍未有确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