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对2万户城镇储户进行调查问卷显示,68.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而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15.7%,较上季提高1.6个百分点,为6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值。一方面居民认为房价高,另一方面又显露出购房意愿,这看上去是个悖论,其中暴露出的矛盾正是当下政策调控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博弈。
首先,房价高,难以接受是事实。近两年,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效果累积,房价在个别区域确实有明显回落,以北京来说,通州区域的房价回落最为明显,降幅最大,但对于城区部分来说,降幅极其有限,聊胜于无。由于资源的稀缺等因素,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有合理性的。之所以会有统计数据上的降幅,也主要是城区周边地产项目的降幅与入市数量拉低了数据所至,而给我们更确切感受的是,曾经业界最推崇的“金九银十”变换成了“铜九铁十”,房地产中介门店一度的“门前冷落车马稀”与“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从统计数据上的成交量的大幅下降可以得到明证。
其次,购房意愿的上升,应该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释放并未出现预期中的房价猛降,只是使房价走势趋于平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平稳逐渐被市场判断为底部区域,尤其是央行降息,下调了贷款利率,降低了购房成本,被解读为地产界的利好和放松,更多的刚性需求开始走出观望,敢于出手了;另一方面,由于近几个月来,各地方调控政策不断微调,伴随成交量的逐渐放大,市场可以感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信息,加之央行降息,促使市场对房价走势的预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降息给与市场中各种不同定位的角色按照各自的需求找到了对自身决策最有利的解读,如,开发商看到的是调控的放松,从而开始踊跃拿地,购房者则认为降低了购房成本,考虑结束观望,总体而言,市场各方对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期待普遍降低,从而开始采取认为最有利的行动。
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关于地产调控政策松与不松的担忧又开始升温。尽管影响市场最大的政策限购与限贷依然未松动,贷款利率优惠也不过是空穴来风,但市场预期房价见底,房地产投资投机需求又蠢蠢欲动,多数观点认为,政策一旦再有松动,市场可能会再次出现明显上涨,担心会再现始于 2008 年的地产调控因为金融危机的意外而无疾而终,也难怪易宪容大声疾呼:房地产调控濒临危险境地!
如今,市场调查问卷已经将现象更明确地摆在桌面上,在调控市场预期和行为与政策决策和操作之间,在房地产的救赎与中国经济稳增长目标实现之间,宏观调控政策将如何预调微调?房地产调控意志能否坚定?这些问题需要通盘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