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个行业,像钢铁企业这样集体寻找出路。微利经营,甚至亏损,全行业利润率不及银行存款利率高,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2.4%。而主业利润更少,2011年,武钢销售额达2000余亿元,利润只有30亿元,其中钢铁主业仅贡献了10个亿。炼钢主业无利可图,钢厂转而投身“副业”,邓崎琳算了一笔账,“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在这样背景下,“武钢养猪”情有可原。
一、如何看待钢铁企业的转型?
一年中,有冷、暖季节交替,而行业发展同样存在波峰、波谷,不以一时状态判断整个行业,要认识到钢铁行业不是夕阳产业,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将继续提高,钢铁行业前景光明。
钢铁是一个强周期行业,随着整体经济的周期波动,钢铁行业进入扩张、收缩区间。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调整阶段,钢铁行业告别快速扩张期,需求增长放缓。但另一面,钢铁产能继续释放,整个行业出现过剩,现在钢铁行业的微利经营,是四五年前国务院下文都无法阻拦的那波钢铁投热资潮种下的苦果。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多个行业出现产业转型,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电行业洗牌,及21世纪以后的汽车、纺织等行业,都经过高度竞争后的市场淘汰,现在,这些行业依然充满生机。而且,这些行业后来都有一个特点,即野蛮生长。行业高度竞争,进入激烈淘汰期,政府出台政策扶持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试图壮大国有企业以拯救整个行业,但实践证明,后来发展壮大的企业行业排头兵,几乎都是未享受扶持待遇的企业,家电、轻纺等行业都如此。
现在的钢铁行业,即进入了高度竞争淘汰期。钢铁企业首要做的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向上下游产业拓展,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不能因为副业一时之好,颠倒主次,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材市场,占据了将近全球一半的产能,相信经过洗礼后的中国钢厂,会出现数个世界级钢铁企业。
二、钢铁企业应该怎样发展非钢产业?
行业正在洗牌,产品为王的时代结束,后产品时代的竞争是服务,需要的是服务至上理念。
个人认为,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首先立足钢铁主业,围绕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做文章。经营案例表明,采用相关多元化拓展业务的道路相对平坦,钢铁企业熟悉钢铁产业链及相关环境,围绕产业链开拓新业务,能够降低风险。新日铁等国际钢企发展非钢产业,一般也是在企业内部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后,才进一步将业务拓展到企业外围,然后独立经营。
实际上,这几年我国钢厂围绕产业链做文章,收获亦很多。向下游延伸,客户服务中创造价值,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积极延伸价值链。各家钢厂在各地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物流园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国内大中型钢企在全国开工或者投产16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为汽车、家电、造船等下游航行业提供加工服务。此外,大中型钢企参与物流园区的建设,除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外,园区内同样具有剪切加工仓储配送功能,2011年,我国大中型钢企在全国13个城市投资建设现代物流园。
但钢铁企业需要谨慎开展非相关多元化业务。一个行业里的容纳度是有限的,进入一个行业,要做好充分准备。
近年来,钢铁企业比较浮躁,特别是国有钢厂。金融危机后,国有钢铁企业看到做实业艰难,凭借着政策、融资优势,纷纷涉足房地产、金融借贷等领域,挣快钱的思路下,国有钢铁企业迅速介入房地产等行业,有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前十大钢企中,过半涉足房地产领域,包括河北钢铁集团、宝钢集团、首钢集团、鞍钢集团、山钢集团、马钢集团等。发展非钢产业,钢厂的经营理念要清晰。国有企业不是私营企业,国企的经营人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从事非相关领域的多元化战略,经营风险偏高。
此外,在国有钢厂大踏步涉足其他产业的时候,民营企业投资非钢产业的步子却相对谨慎。沙钢集团“十二五”规划显示,要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亿元,其中非钢产业营业收入要达到1000亿元,效益贡献度力争达30%以上。但沙钢的非钢产业上,也还是与钢材有关系。“非钢产业,我现在的定义是搞好钢铁的配套,拉长钢铁产业链,搞好钢铁的物流。”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曾表示。 钢铁行业的周期性低迷,导致了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发展非钢产业。但随着涉足的产业越来越远离钢铁主业,未来,会有部分钢企转行出局,就像中国曾经出现的高淘汰行业一样,行业重新洗牌。但大众一直在拷问,我国何时能出现国际一流的钢铁企业,中航油前总裁陈九霖感慨道,养猪赚钱,便去养猪,以后养驴赚钱,是不是又要都去养驴呢?如此这般,何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呢?我国企业若都这样,世界级品牌能够在我国产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