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行业分析>市场分析>煤市供大于求煤价下降福祸相倚

煤市供大于求煤价下降福祸相倚

    老子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煤价下降,对煤化工企业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用煤紧张的状况也有望得到改观。但在利好消息背后,煤化工企业还应该警惕煤炭企业因市场困境转型向煤化工进军给行业来的新冲击。

    自2000年煤炭市场企稳回升以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需求持续大幅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煤炭市场走出了量价齐升的大牛市行情。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煤炭需求大幅缩水。同时,煤炭产能过剩,产量与进口量持续增长进一步导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价格走势发生逆转。

    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煤炭市场的拐点已经出现,化工用煤紧张状况有望改观。这些观点已成为众多专家的共识。

    面对市场困境,煤企必然要另寻出路,寻找转型之路。通常情况下,企业要转型发展,首选是在下游产品上做文章。一是可以巩固上游产品的价格,形成“防火墙”;二是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营业营业收入;三是通过下游产品的开发,形成新的产业,最终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

     以晋煤集团为例,在1998年至2000年煤炭行业3年困难时期,着眼于延伸煤炭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提出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得益于其煤化工产业,2008年煤炭供需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之时,晋城集团控股的19家化工企业几乎就能消化掉其全部化工煤,煤化工产业链在应对危机中的联动作用和比较优势显现出来,成为晋城集团发展的“加速器”和“防火墙”。

    晋煤集团的经验对煤企而言值得借鉴,在现在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拥有资源和资本优势的煤企会越来越多的向晋煤学习,走发展煤化工的道路。但这同时带来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由于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煤化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自2009年以来,煤化工的产能过剩问题已多次被国务院通报。

   可以预见,一旦煤企选择干自己熟悉的、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煤化工产业,将会对产能已经过剩的煤化工产业形成新的冲击,尤其是技术含量低、资金门槛低的甲醇、尿素、煤制燃气等化工领域。对此,化工行业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电力投资凸显重夺煤电博弈主导权

上一篇:国际动力煤市场低迷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