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青岛港铁矿石积压?
青岛港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港之一。6月12日下午,青岛港前湾港区。铁矿石码头的方向,不时传来货轮悠长的汽笛声。从货轮上卸下的褐色、灰色铁矿粉,通过运输带传送到堆场后,被平整成一座座小山,静静等候运往各地的钢厂。“等候”的时间各不相同。一位刚刚走出堆场的工人,指着100多米外的褐色铁矿石堆说:“有的铁矿石在港区存一个月就运走,有的能放上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堆放需要成本,如果超过免费堆存期,一吨铁矿石堆放一天的费用是一毛钱。
是否存在铁矿石积压?青岛港在给市政府办公厅的一份说明材料中称:“截至5月31日,青岛港铁矿石港存量为1571万吨,比2011年底存量1661万吨减少90万吨,处于正常水平,不存在积压现象。”
事实上,1571万吨的存量也并非小数目。青岛港铁矿石库存量的历史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由于各大钢厂纷纷减产,铁矿石库存量达到1690万吨。“那个时候,为了腾地方堆放铁矿石,把一栋三层办公楼拆了。”上述青岛港人士说。
由于进口增加,需求却减少,从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的铁矿石港口库存始终处于高位,但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从青岛港的数字看也是如此。2011年底铁矿石库存量1661万吨,逼近历史峰值。截至今年5月31日,库存量已回落至1571万吨。
影响
积压造成“多米诺”效应
如同“多米诺效应”,钢铁减产导致的铁矿石降温,已经影响到贸易、货运、造船业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由于中国、欧洲等地钢厂大幅减产,钢材价格暴跌,去年9月以后国际铁矿石价格开始大幅跳水,并持续走低。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价格一个月内跌幅达到50美元左右。
世纪瑞丰是青岛最大的民营铁矿石贸易商之一。其董事长刘毓崑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去年两船货净亏了1个多亿,最近两个月,世纪瑞丰的铁矿石业绩较2011年下滑了一半以上,且最近两个月因为从巴西订的铁矿石价格下滑,再次被套牢。
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套牢”几乎是贸易商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过去,铁矿石市场每年都有好几轮波动,公司才能通过贸易赚差价。今年价格一直很低迷,看不到向上走的苗头,几乎所有公司都不敢囤货了,怕被套牢。如果继续下去,生意很难做了。”一家中等规模贸易公司的白经理说。
白经理过去从来不愁销售的问题,各地钢厂经常求他帮忙进口铁矿石,现在,角色的地位转换了。大约从今年2月起,钢厂订单减少,过去忙的时候每天处理三单合同,现在经常一周也没有合同。他去登门拜访也没用,特别是小钢厂,不是检修就是已经停产。
他手下业务员的薪酬因此锐减,过去销售旺季每月光提成就能达到两三万元,现在只能领两千多元的底薪。
贸易商是钢厂和铁矿石生产者之间的中介,货代公司则是铁矿石货主与航运企业之间的中介。货代公司可感知铁矿石给航运业带来的冷暖。
记者走进青岛港附近的一家货代公司,8个工位中有一半空着。公司销售代表小文说,从去年10月开始订单减少,老板把几名拉不到订单的员工炒掉了。小文称,在这行找工作越来越难,因为大部分货代公司生意不好,不再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