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资源首先要树立“大资源”观。多元化、大型化、集约化跨国联合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要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向。随着山东能源集团的成立,我国省际间大型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已接近尾声。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我国已成立的十几家煤炭大集团中, 所有企业均未沿用“煤炭集团”这一传统称谓,有9家使用了“能源集团”或“能源化工集团”的称谓, 这主要缘于大家逐步认识到煤炭企业只靠吃煤是没有长远发展前途的。
山东能源集团为破除“一煤独大”的局面,从一开始就明确提出树立“大资源”观:传统能源产业在以煤为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煤炭地下气化和油页岩炼油技术优势,积极进军油、气、电领域,目前油页岩年处理量达120万吨,石油产量达到12万吨;新型能源产业则积极进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打造横跨煤、电、油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名副其实的能源企业,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对一个能源企业,可再生能源才是保证其发展资源永续供给的不会枯竭的矿藏。山东能源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把更多的研发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下一步,集团将整合提升其现有的LED、多晶硅、光伏发电等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已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新能源研究机构,加快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和储备。
用好资源贵在奉献绿色能源。面对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的世界性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优质、清洁的绿色能源,成为国际国内大型能源企业的神圣职责。
过去一提到煤炭,很多人都认为是‘脏的能源’,其实这是对煤炭的误解。作为一种天然能源,煤炭对环境能否产生污染,在于人们如何生产以及如何利用它。只要技术可行,煤炭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清洁能源。为此,煤炭企业一方面应加强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煤炭气化、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在延伸煤炭产业链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既有效减少原煤直接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
山东能源集团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及其技术的供应商。在生产环节,推行置换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工艺,减少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在运输环节,改变目前“拉煤车辆成为路上污染源”的局面,实现清洁运输;在消费使用环节,投巨资用于清洁能源的技术研发,在“碳深埋技术”、清洁煤使用技术、煤气化和煤精细化工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使山东能源集团最终向用户提供的不是煤炭,而是煤炭的清洁使用技术。同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奉献多品种的“绿色能源”。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也是能否用好资源最为关键的一环。
受行业特点影响,煤炭及其他能源产业素质高、技能精人才偏少,尤其缺乏行业或专业领军人才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可以说,当前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人才的短板。如果说过去谁占有资源谁就拥有一切的话,那么现在谁拥有人才谁方能赢得未来。当前能源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争夺资源逐步转向抢占人才,特别是抢占高端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
为此,山东能源集团提出“聚天下才、塑山能人”的理念,把人才规划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计划培养引进一批具有领军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在重点产业领域掌握关键技术的实用性人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团队以及熟悉资本运作和金融管理的专家人才,打造山东能源集团自己的人才“智库”。
山东能源集团成立不久就面向全球诚聘人才。2011年7月至9月,公开招聘资本运营、财务审计、新型产业、现代物流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技术研发等7大类、10多个产业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其中不乏博士后及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经验者。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优化山东能源集团的人才结构,筑牢山东能源集团未来发展、腾飞的坚强根基。
不久前,山东能源集团刚刚成立了外部专家委员会,由工作经验丰富、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着敏锐把握和独到见解,并且拥有多项经济研究成果的专家担任,为山东能源集团科学决策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力保障。
招来英贤,还要用好人才。本着“以用为本”的理念,山东能源集团着力构建起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导向、岗位价值、贡献率和契约化制度,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分配格局,努力将山东能源集团打造为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地和优质人力资源富集地。
目前,山东能源集团旗下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9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成为吸纳人才的有效平台。力争在“十二五”末再建成4到6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3到5个国家级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