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先的一个试点城市扩大到10省市,充分表现出政府希望通过结构性减税,促进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
“此次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它为我国税费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同时警示社会各界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这对于我国服务行业及传统制造业改善经营环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有效地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自年初进行“营改增”试点方案后,上海市宏观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可谓让人惊喜。
上海市统计局7月23日发布的《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GDP增幅7.2%,虽然低于全国平均增幅,但第三产业的增幅高达1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4%,减税对产业结构的成效初现。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成功有其特殊性。“上海市未来规划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金融服务中心之一,其经济结构以金融、物流、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钢铁、石化等传统工业占有不小比重,不过正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态势。”薛胜文说道,“而其他省区经济更多依赖第二产业,所以应重点区分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传统工业及新兴产业的不同影响。”
另一方面,上海的试点也暴露出一些缺陷。由于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不完善,一方面交通运输企业要为上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由于增值税并未覆盖到全行业,很多下游企业并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因而交通运输业的进项缺少可以用来抵扣的发票,企业的税负最终增加了。
“我国正处在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期。为改革和转变存量结构调整的方式,服务业要唱主角,发挥引领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宋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宋则看来,现服务业不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
“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市场运行效率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宋则指出,“要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参与市场化的产业存量结构调整,鼓励金融、商贸服务业向制造业渗透,与制造业融合,在研发、创新、投资、风险、采购、储备、销售等关键环节建立长期的契约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制造业的良好发展。”
事实也有所印证,被上海营改增试点方案中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均与传统制造业有着密切联系,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相关服务。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突围有重要意义。”薛胜文如此说道。
对下一步的改革,许多分析人士纷纷指出,如果在大范围内推广“营改增”必然需要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并调整增值税的税率结构。
“‘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步骤,是稳增长的应有之义。试点城市扩大一些,步子迈得大一点,无论对于加快这项税制改革进程,还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都有好处。”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每一次改革都是对旧有习惯的一次颠覆,必将经历一段艰难期,此次“营改增”试点也将遵从这一规律。也许短期内的阵痛不可避免,但长远来看,结构性减税是经济健康发展之路上必不可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