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在历史长河中如流星般转瞬即逝,可短短的10年却让阜新这座曾“矿竭城衰”的城市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
10年,阜新市的经济总量由65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5.3%;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煤电工业转变成农产品加工、煤化工、新型能源三大支柱产业三足鼎立,以及液压装备、氟化工、板材加工、皮革加工、铸造和新型材料6个产业集群的多元格局。
10年,阜新市的空气环境优良天数由146天增加到337天,细河城市段由污染严重的“臭水沟”转变为“全国人居环境范例”,昔日城市最大污染源和地质灾害源的海州露天煤矿已变成国家级矿山公园,过去“百里矿山百里棚户区”已是一座座现代化新城区。
转方式调结构成本有多高?
经济转型“加减法”,以低成本打造多元化产业格局
阜新在由资源枯竭型城市朝着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着力做好经济转型的“加减法”。
所谓“加法”,即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使经济发展不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而是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所谓“减法”,即在资源、远景、生态等领域坚持节能减排,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探索出一条质量型发展的高速通道。
倾力打造全国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可谓是阜新由黑变绿最精彩的一笔。辽宁目前1/9的电能来自风电,阜新的风电装机容量则雄踞全省14个地级市之首并占全省近半数。昔日恼人的常年大风,如今给阜新人带来了实惠,也成为阜新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替代产业。随着华能和华锐风电等项目入驻,阜新的风电发展规划已由原来的180万千瓦调整到1000万千瓦。仅以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规模计算,年发电量达到36亿千瓦时,每年可以节约11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20万吨。
全力发展煤化工业基地并将其列为国家规划,是阜新经济转型的又一精彩之处。2010年春,大唐国际投资245.7亿元的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开工,成为阜新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今年年底,随着一期项目的投产,将向沈阳等城市输送优质天然气,届时将有效缓解辽宁中部城市群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局面。
阜新土地辽阔,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养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随着河南双汇、内蒙古伊利、沈阳辉山、江苏雨润等企业的入驻,阜新已形成了生猪、乳业、花生等16个农业产业化链条,成为全国13个食品工业强市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阜新市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200万亩荒山经济林建设,拿出其中的100万亩用来种植文冠果并提炼生物柴油。原来,文冠果是当地的乡土树种,也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种优良原料,经水解、甲醇酯化后,可提取、转化为生物柴油并替代石油能源。目前,此项目已步入规模化阶段,很快可实现年加工生物柴油20万吨的目标。
5年来,阜新市已累计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7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5个。阜新市经济转型速度之快和成效之显著令人称奇,特别是2008年开始发展的液压产业集群,在3年里实现年均工业总产值100%增长,去年首次超过煤炭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也让阜新成为“中国液压之都”。现在,阜新液压产业正向更高目标迈进——占领国际液压产业制高点,全面替代进口并实现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