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季节性回落
央行昨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元。而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9%,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6%,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
兴业证券(601377)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新增信贷大幅低于预期,主要还是反映了实体经济需求疲弱,这与日前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和PPI数据表现是一致的。目前银行坏账率不断上升,风险溢价率较高,银行对外放贷还是比较谨慎的。另外,企业本身的资产负债率也较高,一般在60%左右,已经接近98年国企改革时候的水平。因此,短期内国内需求疲弱的格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却认为,7月信贷虽然较6月显著减少,但是由于7月新增贷款通常在6月大幅扩张之后呈现季节性下降,因此本月的贷款增长其实并不弱。资料显示,从2001年来的历史数据看,7月信贷在全年中的占比往往较低,占比均不超过8%,绝对水平也从未超过5500亿元。
在信贷增速低于预期的情况下,货币供应增速却高于预期,7月M2同比增长13.9%。对此,华融证券分析师范贵龙解释称:“第一,随着美元汇率冲高回落,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弱,外汇占款或有小幅增长;第二,企业可能通过非银行渠道获得融资。”
债券融资大幅增长
事实上,7月债券融资大幅增长。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23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63亿元,同比多增29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22亿元,同比多增194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487亿元,同比多206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6亿元,同比多64亿元。
“当月社会融资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00%,其主因是企业债融资大幅增长,其中城投债占很大比例。”范贵龙认为,由于银行风险厌恶情绪强烈,发放信贷较为保守,在量和期限方面都进行严格控制。由此,企业和地方政府转而寻求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债券市场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信贷融资渠道,由此呈现信贷增速下滑融资增速反增的现象。
另外,分部门看,7月住户贷款增加184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6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8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5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5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2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26亿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近期房地产市场回暖和基建投资加快的带动下,7月中长期贷款总量达2100亿元,比重回升到39%左右。
“7月中长期贷款占比相对上月上升8.2个百分点,说明贷款需求在回升。”齐鲁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启元昨日对记者表示。但他还指出,M2继续回升,但M1微幅回落,M1与M2增速差比上月下降0.34个百分点,经济复苏的趋势变得更加曲折。
降准降息仍有必要
虽然7月信贷数据低于预期,但社会融资规模实际好于预期,因此范贵龙认为,总体融资环境正在改善,企业和政府投资有望逐步启动。
“在政府调结构的过程中,必然会淘汰一些效益差不利于结构转型的产业,而发展一些朝阳产业,总体上依旧保持平衡发展。由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流动性资金并不全会顺利地流向实体经济。因此,结构性减税将是未来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最佳选择。但是,考虑到外汇占款零增长或是负增长,银行间流动资金仍显不足,短期内降准仍是有必要的。”王涵认为。
交通银行(601328)信贷分析师鄂永健表示,在存款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存款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快速下降的动力不足。因此,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再次降息的必要,预计年内或有一次。最新公布的我国7月份CPI增长回落至2%以下,PPI连续五个月的负增长,都为降息打造了空间。记者 陈慧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