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何须扰梦乡,愁思自把人来伤。遥想当年,一派熙攘,钢铁儿女出货忙。叹如今,锈满钢筋货满仓。卖了表,当了车,押上房。钢铁老板透心凉。”最近,这首打油诗在钢贸圈流传甚广——它折射出当前众多钢贸商的无奈与凄凉。
显然,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当前国内钢贸行业及其如今面临的困境之时,福建钢贸商特别是周宁钢贸商,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据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即上海钢贸商会)统计,2011年,整个上海有1万2千多家钢贸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钢贸商聚集地。钢贸产业2009年对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近3%,同时每年为上海的财政收入提供3.4%的增值税贡献和12万个就业岗位,是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周宁人在这个领域里的成绩是,份额占据上海钢材贸易零售领域的90%,现货领域的90%,批发领域的70%。
然而,这个上海乃至长三角钢贸业的主力军,如今正处于一个恶劣的“资金链危机”中。
燃眉之急——9月份季度还息
一位周宁上海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在日前召开的一个钢贸企业座谈会上直言,现在大部分贸易商已无心做贸易,“为了还款,人们不惜抵押、变卖资产,甚至借高利贷”。他说,“银行的抽资压贷,让企业面临冰火两重天,筋疲力尽、苦不堪言。”
据了解,6月20至21日这两天,周宁上海商会钢贸商已还息金额合计达20多亿。对此,一位周宁商会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按1600亿的规模计算,目前上海对钢贸企业的整体融资规模收缩了23%以上。面对即将来临的9月份再次季度还息,钢贸商们已经山穷水尽。”
他说,银行彼此间的信息并不互通,“比拼”收贷引发了恐慌心理,期间出现的假批文更激发了矛盾,冲击了以往银企之间所维护的的信誉体系。
“假设1000万的贷款,银行要求以贷转存,以满足其存贷比。扣除20%-30%的保证金,钢贸商使用11个月,最多800万的资金额度,却要承担着1000万贷款的利息,不仅要面对基准利率上调超过30%的现状,还得承受承兑汇票贴现,及银行要求相关基金等额外的期间费用。”
他表示,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伴随着房地产带来的经济泡沫,钢贸产业链上下游均不景气,自去年起钢贸行业并无盈利点,“9月份的季度还息,恐怕很多人是撑不下去了。”
“亲情、友情、商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期一直奔波在第一线处理各类问题矛盾的周宁上海商会执行会长肖志成坦言。他说,希望银行能公开告知企业其收贷的限额,做到利率有顶,贷款利率超过部分返还企业;挂账分离,以防止劣质企业拖垮优质企业。同时,他呼吁,银行能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携企业共渡难关。
首要任务——盘活资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一次钢铁行业论坛上,曾对周宁钢贸商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解读。
他表示,目前周宁钢贸商面临的困境,其实由来已久。在2009年至2010年间,突然发现大量的资金进入钢材市场,“其实那时候贸易不好做已经显现出来了”。
他说,“但当时人们发现了一个‘金矿’,即商业地产很好——弄块地,做个钢材市场,再开个担保公司,然后一大批商户入住,把商铺卖掉——这个链条看似非常完美,但问题是,它的前提是要从担保公司贷到款。”
分析师指出,“其实,2010、2011年前后,钢铁贸易的利润,早已无法支撑银行的利息了。”那么,商户(即钢贸商)的钱,都干什么去了呢?
那几年,房地产非常景气,“房子一平米三五千元,买过来,过个半年,一平米涨个三五千,”于是,一部分人把手上一些自有和闲置资金,或者利用钢贸巨大的融资功能,把从银行贷到的款,都转手去投资房产。
“钢铁业的黄金十年,钢贸商其实是既得利益者,积累了大量的资产”,分析师指出,“这些钢贸商最大的失误是,在最高峰的时候,没有人肯把自己的资产做处理。”
他表示,很多贸易商大部分的钱都被套在地产上,“如果处置完了,是胜利大逃亡,盈利状况非常好。但是,并没有几个人及时处置,大家还指望后面还能涨,因为大家都认为还能涨。等到涨不动的时候,发现资产处置不掉,钢材市场也卖不掉了。”
逃不掉,问题就出来了。
“过去的三年中,很多企业接了大量的银行债务,这些资金在过去10年好的时候,投什么中什么;现在不好了,这些钱是收不回来了,工资都开不出来,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现在持有资产的利息。”
现在,不单单是钢贸企业面临困境,所有的传统工业门类都不太好,他表示。“到今天为止,钢贸商只是出现了资金周转的困难,如果论净资产的话,钢贸企业总体上还算是优良的。”
“这个问题,看贸易商们怎么拿出智慧,盘活资产。如何在这个困难的时候,拧成一股绳,把有困难企业的资产、负债摆出来,看如何去盘活资产,趁现在国家还在托市,抓住唯一的一根稻草,把资产做一些很好的处理,这是广大的钢贸商应该做的。”
此外,面对钢铁行业的此次洗牌,分析师表示,此前全国的20多万家钢贸商,是建立在过去吨钢利润300-500元的空间上,现在的利润是30-50元,钢铁消费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依然不足以养活这么多贸易商。“所以,一定要有人退出这个市场,”他预计,钢贸商数量减少三分之一,是必然。
最大的症结——短贷长投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周宁钢贸商面临如此严峻的资金链问题,并不在于房地产低迷,其最大的症结,是“短贷长投”——即大部分人从银行贷出来的钱,都被套在了各大钢材交易市场、物流园、码头以及商业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中。
他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伴随着各地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且得益于助力银行的“漫天撒钱”,由此,长三角地区乃至内地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与担保公司悄然兴起。
一时之间,人们见到建市场、开担保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于是更多的人进入这个领域,钢材交易市场、物流园“遍地开花”。
但是,“建设、管理一家钢材市场的资金量是相当惊人的。它的投入是个‘无底洞’,更像‘吸血鬼’。前期建设中,买地、盖楼、建货场、码头,还有各种设施配备、公关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他说,“首先,你从地方政府要一块地,至少要几个亿吧。谁有那么多自有资金呢?那钱从哪来呢?于是,开钢材市场的‘大佬’便去找商户借。”
“做贸易的商户,觉得把钱借出去的利息收益颇高,远比辛辛苦苦做现货、‘搬砖头’来钱轻松。于是,他们就注册更多的公司,向更多的银行借贷,把从银行贷到的钱,转手借给开钢材市场的‘大佬’,从而赚取其间产生的不菲利息。”
“现在宏观调控方向一变,信贷一收紧,从银行-商户-担保公司以及商户与商户,商户与民间借贷,这些链条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他环节就会发生连锁反应。”
他坦言,事实上,大部分周宁钢贸商的钱,都是被套在了许多“垃圾市场”上——那些市场要么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转让艰难;要么就是处于前期建设,尚未获得投资收益。“现在就是钢材交易市场过多过滥,升值空间有限,也无法转让。”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风险管理部丁云芬曾在其论文《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担保贷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中指出,钢材交易易受宏观调控和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价格波动则会对钢贸企业的盈利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产生资金链风险,而价格一旦呈现大幅下跌且持续低迷,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
此外,她还强调,钢材贸易商户起家的自有资金大多依赖于民间借贷资本,在形成规模后再置换成银行贷款。而民间借贷资本不仅利息高,其逐利性还使其一有风吹草动即会随时抽走,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也隐藏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企业、银行、政府,共谋进退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周宁钢贸商因信贷联保、互保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具有很大的杀伤力,风险经过扩散、叠加、共振,会产生几何级数的破坏力,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就此,有人从企业、银行、政府角度提出了下述建议。
首先,企业应争取主动。“出了事不能正常还贷,这就是违约。尊重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知名企业也不能例外。”一味地指责银行“晴天借伞,雨天收伞”,没有实质性意义,寄希望于地方政府出面压银行,也不现实。
“所以,企业应争取主动,亮出家底,让银行放心,取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这时候信任比黄金更重要。熬过去就是一场胜利。”
其次,银行应顾全大局。相关企业已经“落水”,银行想明哲保身、全身而退,只能是一厢情愿。强硬逼债不是办法,因为企业已经“食不裹腹”,哪有“余粮上交”?撕破了脸皮,中断合作,就“没戏”,那不良贷款就会直线上升。所以,此时银行应当给企业一些喘气的机会。
“互保、联保模式曾一度盛行,并被视为创新,如今陷入困局,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模式的彻底失败。银行要应进行反思,每一种创新都有风险,风险需要动态评估。”
再次,地方政府应统筹兼顾。事情既然出了,就要想方设法解决,怎么将“火”压下去,甚至灭掉,这需要一套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将企业、银行等相关当事人约到一起,共商对策,分类处置。
“对涉嫌诈骗的,严厉打击;对破产倒闭的,抓紧清盘;对暂时困难的,放开搞活。将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股东盯住,将担保链条进行清理拆解,将企业的税费先挂起来。建议银行将贷款进行重组,将贷款利率降下来。督促企业进行生产自救,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马拉松的速度,才是最健康、最平和的
分析师此前在一个行业会议中指出,“大家有个很简单的思维,既想要刘翔的速度,又要姚明的高度。刘翔跑得快,那就是一百米。相当于我国钢铁行业过去的十年。”
“从长久的视野看经济,刘翔的速度是短暂的,马拉松的速度才是最健康、最平和的。”
他指出,“外界都说钢贸商炒房、炒期货、赌博,这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伴随着泥沙俱,钢贸行业也一样。
“经济下滑,钢先知”,他说,钢贸行业其实比其他行业要好,坚持住,坚持到媳妇熬成婆的时候。”“要换一种思维,把速度慢下来,在慢速度的发展过程中调节自己”。
他认为,如今,钢厂拼价,竞争白热化,这对于钢贸商或许就是一个机会。“未来在变,现在在熬的过程中,一定要静下心好好学习,研究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