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直不太平的钢贸行业再起波澜。上海、浙江、江苏三地20家钢贸企业因为贷款到期无法偿还,被银行集中告上法庭。上游钢铁行业不景气,下游基础建设投资放缓,除了寄希望于商业银行放贷,钢材贸易商到底该如何应对需求紧缩的困局?《环球财经大视野》邀请钢铁行业资深人士朱铁铮,讨论了钢铁贸易行业所面临的危机。
张宇:20家钢贸企业遭到银行集中起诉,这种情况是否常见?
朱铁铮:这是我从业以来第一次遇到如此大规模的集中起诉。但被起诉的20家企业规模大多中等偏小,大部分是不知名的企业。如果这些中小贸易商不能筹集足够的现金来赔付银行,最终只能选择破产。
王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钢贸企业现在的困境?
朱铁铮:主要原因其实是房地产调控。从2010年开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房地产投资增长下降很多,对钢材的需求也在减少,最终拖累了钢贸企业的表现。此外,很多钢贸企业将资金直接投入到房地产上,也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
王欣:上海银监局曾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警惕钢贸企业的贷款风险。银行对钢贸企业的贷款是什么时候开始收紧的?
朱铁铮:虽然今年银行对钢贸行业的贷款呈收缩的态势,但整体上钢贸行业的信贷环境还算宽松。6月份上海周宁商会曾发布了致商业银行的公开信,希望银行可以平稳放贷,而非对所有钢贸企业不分好坏“一刀切”收紧,这封公开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王欣:周宁商会是什么样的组织,它在化解钢贸企业危机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朱铁铮:周宁商会是国内最知名的钢贸企业商会。它是一个民间组织,大部分成员来自于福建省周宁县。商会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多采取“联保贷款”。所谓联保,就是几家钢贸企业联手起来,相互为贷款提供担保,不论哪一家出现还款困难,其他几家都要代为还款。在钢铁行业繁荣的时期,一个周宁商会会员的身份往往可以价值数百万。在经济快速上升的时候,企业的利润也不断增长,企业现金流较为充实,就算有个别贸易商出现贷款逾期不还的情况,银行也不会面对太大风险。但现在这种贷款方式的作用越来越小。在经济下滑的时候,各个企业现金都比较短缺,一家贸易商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另外几家也未必有能力把这个钱还上。
王欣:江浙沪很多银行的支行被称为“钢贸支行”,几乎所有的贷款都给了钢贸企业。如果钢贸企业大规模倒闭的话,银行是否也面临着巨大风险?
朱铁铮:钢贸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银行放贷对象主要是钢贸企业,利润也来源于此。但现在银行已经陷入两难的境地:停止放贷可能导致钢贸企业迅速倒闭,银行坏账大量增加;而如果继续放贷,由于现在钢贸行业前景不佳,仍有着贷款无从收回的风险。
王欣:传言钢贸企业有多种方式从银行套取资金,这种情况是否属实?
朱铁铮:常见的方式是钢材的反复质押。简单说,钢贸企业从钢厂拿一批货,然后让仓库的出单员出具几份仓库的存货单,然后抵押给不同的银行来获得贷款。这种做法短期内可以将贷款资金迅速放大,但是贸易商的还款压力非常大,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就会出现坏账风险。
张宇:那现在钢贸企业的状况到底有多差?
朱铁铮: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我身边做钢贸的老板已经有超过一半转行,做农业、做物流、做酒店、做餐饮的都有。短期内,钢贸企业的发展还要观察下游用钢企业的需求恢复情况。
张宇:上游钢铁行业不景气,下游基础建设投资放缓,现在这些贸易商的利润持续被上下游挤压,如何打破这种局面?
朱铁铮: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钢贸企业的发展趋势有三种模式:欧美模式、日韩模式以及非洲模式。第一种是欧美模式,这种模式80%以上的钢材是钢厂以直销的方式销售给终端的,相关的物流以及加工成本都是钢厂与终端商来直接商讨的。第二种是日韩模式,该模式95%到98%的产品是通过大贸易商来进行配送,贸易商赚取的不是传统的贸易价差,而是物流配送的费用。第三种是非洲模式,众所周知非洲局势并不稳定,这种模式往往依靠战争来消化多余库存,不需要贸易商。未来中国的钢贸企业要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应从依靠赚取差价的粗放型模式转型为类似于日韩模式的现代物流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