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一份《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相关部门将下调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目标至36.5亿吨。其中,《通知》对中国三大产煤大省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作出了减产预期,预期产量分别为9.2亿吨、8.1亿吨和4亿吨,均低于2011年原煤产量。
《通知》再次强调将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并督促尚未出台工作方案的省(自治区),加快出台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这与今年早些时候《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表述的内容一致。
不过,截至本报发稿,该《通知》并未刊登在国家发改委的官网上。而能源专家林伯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强调,相关部门指导煤炭限产或没有必要,“即使没有官方指导,相关产煤大省也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及时对产量进行调整”。
实施限产保价?
尽管一直强调“经济转型发展”或“节能减排”,但煤炭仍是中国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产量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1年,煤炭产量分别为27亿吨、29.1亿吨、超过32亿吨和35.2亿吨。
2012年,中国煤炭产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或将创下这几年的新低。因为,据媒体报道,相关部门将目标产量“限产”至36.5亿吨。
在业内人士看来,“限产”的直接原因是目前市场中的煤炭需求没有前几年旺盛。直接佐证是,今年前7个月,中国全社会用电总量的增长速度,远不及2010年和2011年。与此同时,限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保价”。记者从市场了解到,部分煤炭价格已回落到2009年时的水平,且从年初至今,秦皇岛港等出现了“煤炭压港”的情况。
“从煤价下跌的角度,可体谅相关部门的用心。”林伯强对本报分析,“但用‘政府之手’进行限产,进而让煤价回暖,或完全没有必要。”
“一方面,煤价经历了‘黄金十年’的价格上涨周期,此时遭遇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时,在需求低迷的情况下,煤价下跌属正常现象。尤其是,如果不站在煤炭企业的角度,煤价下跌,可适当缓解连年亏损的电力企业的压力,并相对有利于理顺煤与电之间的关系。”林伯强进一步解释,“另一方面,即使不采取限产保价的举措,包括山西、陕西等产煤大省,自身也会进行调节,比如,2008年,山西就进行了限产保价,以期待市场回暖。”
酝酿价格并轨?
除了限产,《通知》另一个侧重的内容是“兼并重组”。
《通知》称,“鼓励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及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参与兼并重组。支持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大型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通知》明确表示,2012年,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8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45万吨/年左右。
“现在是好时机,因为煤价低,区域内乃至跨区域兼并重组的阻力会小些。”林伯强认为,“但也要抓住‘好时机’的另一面:推进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比如,或可逐步取消以前煤炭订货会的长期电煤协议等。”
事实上,日前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正会同有关协会“酝酿电煤价格并轨方案”。消息称,具体方案是“电煤定价向长协方式转变,实现煤炭价格完全市场化,并考虑到煤炭价格再次上涨后可能带来的煤电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经天亮曾提议,“政府应减少对煤炭价格的干预,放开电煤价格,实现市场煤与重点电煤的并轨。”经天亮称,“在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之前,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科学确定联动频率和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