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逆回购释放过万亿流动性
通俗而言,逆回购就是央行主动向商业银行等借出资金,而商业银行以债券质押获取资金,这是央行充沛市场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8月21日,央行刚刚在公开市场进行了总计2200亿元人民币的逆回购操作,创下了5月份重启逆回购以来的单日最高水平,这相当于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
有统计显示,从6月26日至今,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已向市场释放了11360亿元的流动性。此前有市场分析认为,央行连续实施巨量逆回购,将大幅降低短期内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周小川的回应正是针对此种观点,意味着央行并未放弃使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工具。
流动性供应渠道已生变
市场人士认为,近期频繁的逆回购操作也显示,央行的流动性供应渠道和调控方式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从去年底开始,我国的资本流动出现逆转趋势。一方面,在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升高,资本流入减少;另一方面,国内居民本外币资产持有偏好转变,在岸市场人民币也出现贬值预期。这意味着,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和国内资金盛宴都将告一段落。
在流动性过度充裕之时,大开大合的准备金率调整是最佳选择。但在流动性条件基本回归常态的今天,或许应该选择更加精致、更加常态化的工具。
可以预期,随着外汇占款增长的下降,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减轻,更主动、更灵活、更自主的货币操作方式也将逐渐成型。近期,逆回购无疑成了央行实施流动性供应的主要渠道。
央行流动性调控方式的这一转变,在其不久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有体现。报告指出,今年下半年将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报告首次将逆回购放到流动性管理工具序列的第一位置,显示出逆回购已经成为央行货币调控最倚重力量,同时也反映出央行更好平衡稳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精细审慎调控流动性的总体思路。
短期而言,央行不降准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一,避免释放过度宽松信号,以稳定价格预期;其二,考虑到资本面紧张具有较强结构性,选择逆回购工具更有针对性,能更好满足缺乏流动性的银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