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只代表过去
“晋商为三晋之地积累起了承传千年的历史财富、殊才英豪和人文史迹,当我们踏访老晋商遗迹,面晤新晋商,更加感到: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晋商都有理由并可以骄傲地作为中国商业的一个重要代表,受到全世界推崇。”受山西省侨联邀请,在徐汇区侨联组织下,上海新沪商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好锋日前与多位上海企业家探访山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旧时有句话说: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最早在五代十国时,三晋之地就有规模化的商品长途贩运,尤其是从明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五个世纪,晋商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而且晋商既坐贾又行商的,垄断了当时中国的汇兑业务,有过 “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辉煌。晋商作为一个商帮,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资本之雄厚、辐射范围之广、从业人员之众,在中国乃至世界商业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因此,晋商曾被冠以 “中国第一商帮”之誉。
现代的晋商,则被人与以开采资源为靠山的 “煤老板”联系在了一起。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山西确实让很多晋商在煤窑中掘到了金子,富甲一方。一位曾经做过煤炭生意的山西老板说: “不是吹牛,山西能上福布斯财富排名的人,保守地说也得有十几位。有时候一个桌上吃饭的人,算来身家都有几十亿。”在过去十几年中,山西民企中资源型企业占到了80%以上。在很多人眼里, “煤老板”就是山西企业家的代名词。
然而, “煤老板”正在成为山西的一个历史现象,新晋商正在塑造新形象,即使是仍然从事煤焦铁等传统产业的民营企业家,也已经不再是单纯挖煤、炼焦的“煤老板”。山西生长的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就表示: “与古代晋商相比,今天的晋商足迹更广,已经遍布全球很多个国家。现在很多晋商在做高科技,晋商不仅仅是煤老板。”
蒋好锋等上海企业家在山西就碰到了这样一位山西女企业家。虽然也是在煤业中寻富,但与人们概念中的 “煤老板”不同的是,这位看起来朴素、低调、年轻纤弱的女企业家用科技手段实现了领先一步——她领导着一个以中国科学院煤化工研究所为技术背景的科技产业化集团,从煤化工的衍生物挖掘出了巨大财富。上海企业家在山西会晤的四海集团则是用煤灰制造建材,成为循环经济的积极践行者。
虽然在目前,山西 “煤老板”还没有彻底淡出,在煤炭产业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山西的民营经济正处在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发展、转型发展、转型跨越的进程之中,昔日的 “煤老板”正在完成从 “煤老板”到现代晋商的转变。今年3月,总投资159.3亿元的青云通用航空基地项目奠基开工,这是山西青云集团与德国HPC公司合作项目,通用航空基地将分为通用飞机研发与制造基地、通用飞机产品支援基地、通用飞机销售与服务基地以及通用航空飞行体验、娱乐基地与国展中心五个模块,项目总投资159.3亿元。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形成每年1500架、 3500架和最终实现每年5000架通用飞机生产制造的能力,而山西青云集团就是从煤炭领域起家的。山西成功集团则收购了贵州航天汽车,拿到了微面生产目录和遵义生产基地,这家每年挖煤挣十多个亿的民营煤企成功迈入了汽车制造业。山西最大的一家全日制民办学校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众多学子,其创始人也是一位从煤炭领域退出的“煤老板”。
不久前刚刚完成的新一届山西省工商联换届选举也反映出晋商的变化。一段时期,山西省工商联200多名执委中80%以上都是来自资源型企业,而在新一届山西省工商联 (总商会)领导班子副主席 (副会长)的名单里,过去占据绝对多数的 “煤老板”,本届已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引领转型并卓有成效的知名企业家,一批从事高新技术、文化创意、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物流、现代服务、现代金融和食品加工的经营者入选,换届后的非煤产业人士占到工商联班子的90%以上。
数据显示, 2011年山西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9.9%。今年以来,山西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工业平均增速,这三大新兴产业对山西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12%。
晋商活跃上海滩
据说,光绪元年,也就是1875年,山西票号在上海设立分号的有24家,并且还统一购置地产成立了山西汇业公所。而如今,一批山西企业家带着胆识和勇气,走出娘子关,来到上海这个群雄逐鹿的舞台,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征程。
上海晋商会秘书长孙志荣透露,山西籍民营企业在上海起步较晚。客观上避免了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在投资初期经营运作无法可依的混乱,使大家在相关法律出台后比较规范地运作;另一方面,由于起步较晚,与沿海省市的民营企业相比实力较差。当年,当山西籍企业家为了尽快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跨出娘子关到达上海滩时,大部分商机已被沿海省份商家抢占。因而,山西籍商人面对的是挑战比机遇多、困难比商机多的尴尬。但是,山西籍商人有老晋商优良传统的一脉传承,敢于挑战机遇,善于战胜困难。 2004年年底,在沪山西籍企业家在上海市和山西省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自发成立了上海晋商会,这为新晋商立足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跨出国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晋商已经活跃在上海商界各领域,正在成为规模不小、具有影响力的新生代晋商群体。
为上海企业家踏访山西牵线搭桥出过力的陈继国就是一位在上海开拓新事业的晋商,这位上海同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也是因煤而富,几年前带了数亿元资金来到了上海,将一个15万平方米的旧建筑改造成为时尚创意产业园,如今在各区已经拥有17个这样的时尚创意基地。陈继国目前担任上海晋商会副会长,已逐步融入上海,成为新沪商的一员。
山西商人在沪创办的晋韵集团在1999年成立之初仅是一家小型铸造铁销售企业, 10年后,晋韵集团就已经跻身全国铸造铁产销企业50强之列。如今,晋韵集团利用缩减传统主业产量积聚下来的雄厚资金,涉足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了国内首家植物提取行业上市公司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保健品在华东地区的总经销商。
孙志荣认为,在上海发展良好的晋商大多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上海的特点,从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型和污染型行业,向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先进设备密集型的企业过渡,他们在餐饮、化工、建材、金属、建筑、药业、医疗器械、生物化妆品、电器、信息安全、广告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千亿资金寻找出路
从2008年开始,山西煤改启动,数万家煤企最终将整合为100多家,而庞大的煤炭资本将退出煤炭行业。
此前据山西省银监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最终退出煤炭行业的资金预计在1400亿元左右。但是业内许多人估算,这笔资金可能将达4000多亿元。
从煤炭领域退出的民间资本需要寻找新出路,除了在当地实现转型,推动山西的经济发展外,晋商驰骋的天地将进一步向外延伸,上海将为晋商煤炭资本提供一个好的落地点。而吸引晋商来上海投资,蒋好锋的一个深刻体会是要加强协作交流。记者在蒋好锋从山西回上海后写的回顾文章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 “在我写完这段文字的子夜时分,正巧,有一笔亿元晋商资金,像一条鱼儿悄无声息地游进了上海——这条海纳百川的河流里。这应该是对我们上海一行考察取经,来自新晋商的及时回应。这也似乎应了一句常话:协作里面有经济,协作能出生产力。”
著名的山西会馆有一幅 《敦伦》的匾额,正契合着晋商的行事风格:“敦”字意思是勉励,“伦”字谓“伦常”,“敦伦”说的是每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任务。做人如此,生意亦如此。旧时晋商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具有重商立业的人生观、诚信义利的价值观、不畏艰苦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思想。而新时代的山西商人,血液里传自先辈的“商因”未变,同时又比先辈更具有智慧和魄力。所以,新晋商投资上海,也将给上海企业提供学习、进步的样板,帮助上海企业实现新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