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煤炭工业“十二五”及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我们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资源供应面临潜在风险。我国大型整装煤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和新疆地区,其他大部分产煤地区资源赋存条件较差。煤炭资源开发越来越向晋陕蒙宁等西部地区集中,煤炭调出区与主要消费区的距离增加;原来一些煤炭调出省逐渐转为煤炭调入省,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的难度加大。特别是要关注进入“十三五”以后,全国煤炭需求量在40亿吨以上再逐年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的煤炭资源保障问题。
二是矿井数量多,产业布局趋同,非煤产值效益低,结构调整面临挑战。我国小型煤矿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1.2万多处,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0%以上。开采深度增加,煤炭生产风险增加。目前全国已经有千米深井39处(其中,山东24处、江苏5处、辽宁7处、河北2处、安徽1处),最深的达到1450米。煤矿深部开采面临的冲击地压、地热、高承压水、瓦斯等自然灾害与职业健康问题。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进程中,也存在“逢煤必化”、“以煤养化”、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是煤炭生产消费持续大幅增长,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目前全国煤矿采空区土地塌陷累计达100万公顷左右,每年新增采空区6万公顷左右;煤矸石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严重土壤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排放不断增加,酸雨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由于我国持续快速的煤炭消费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社会舆论压力。
面对如此多的障碍,煤炭行业的发展可谓困难重重,尤其这几个月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这让国内的煤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日子着实不好过。而目前需要国家政策指导和市场调控,一只“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来迎接煤炭的第二春,扭转不利局面。
同时,据中煤能源高层介绍,在本轮煤炭价格回落中,公司并没有改变年初制定的产量目标,即在去年产量的基础上增加5%。他表示,公司将加大销售,采取以量补价的策略实现利润。
据悉,由于目前煤价下降,部分成本较高的小煤矿,或是没有铁路运力,主要依靠汽运的公司,由于利润已经很薄,已经主动减产甚至停产。此前有传言称部分地方政府要求企业减产、限产,但目前来看,并没有明确文件出台。而大型煤炭企业为了市场份额,同时也能有所盈利,并不会轻易减产。据了解,中煤能源平朔公司旗下最大的露天煤矿安家岭露天矿今年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
公司人士认为,随着煤炭供需形势转变,煤炭高价时代已经过去。但在宏观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与其它很多行业相比,煤炭行业仍有较好的利润。而对于页岩气的“威胁”,该人士认为,页岩气在美国经过十几年的研发,开采成本已经很低,而在中国目前只是起步,中国的开采条件差,技术水平也较低,离真正大规模开发利用还很遥远,公司目前还不打算参与其中。而面对煤炭产能过剩、行业低迷,中煤能源将致力于推动产业链延伸,以此提高煤炭的转化价值。
那么积极应对危机,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控制煤炭进口
近年来煤炭进口数量增长较快,今年上半年煤炭进口量达到1.4亿吨,对国内煤炭市场尤其是东南沿海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对市场价格、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分布都有影响。
由于品种、产地、来源等不同,很难简单比较进口煤与国内煤的优劣。有序的煤炭进口可以对国内煤炭产品结构、市场价格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大量进口、使用低热值的褐煤,从理论上讲是用高端能源换低端能源,实质上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环境压力。因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紧缺优质煤种的进口,适当控制高硫、低热值的煤种及褐煤进口,科学合理地利用国际煤炭资源。
(2)应抓住当前契机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在目前市场行情下,现货市场价格已经逼近重点电煤价格,对于电煤双轨制改革的确是一个契机。但取消双轨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必须从机制、体制上加以解决。同时,单纯地取消双轨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因为电价未实行市场化的情况下,煤价的市场化必然会引发煤电矛盾。应抓住当前能源供应相对宽松时机,从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入手,建立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的能源价格机制,促使能源成本、价格接近市场价,让能源价格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等待下一个“黄金十年”
任何商业活动都是有周期性的,金融如此,煤炭也是如此,所谓“黄金十年”的说法只是经济人士对于煤炭行业上升期的一个说法。虽然目前煤炭行业因为各种因素处于下行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煤炭仍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我国短期煤炭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客观形势,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措施,提高全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保障能力。认识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大力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