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钢材市场的持续低迷,令享受了多年好日子的矿山企业,也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不过,面对矿价随钢价的急速跳水,最着急的并不是依然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国际三大矿山巨头,而是国内的矿山企业,以及近几年疯狂“出海”投资海外矿山的国内“金主”们。
“尽管由于中国的钢铁行业持续低迷,钢铁厂商对矿石的采购意愿降低,但我们仍计划继续推行160亿美元的扩产计划,其中大部分的投资仍将给予铁矿石。”在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全球三大矿山巨头之一的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Tom Albanese),用高额的逆势扩产计划,阐述着对中国钢铁业未来需求的信心。
事实上,他不仅仅是豪赌中国的未来需求,还有在市场低迷期,利用成本优势挤压中小矿企的野心。
如今,铁矿石价格已经从去年高峰时的每吨180美元,下跌到每吨100美元以下,这不仅令很多国内矿山陷入停产,更让几年前巨额投资澳大利亚矿山的中资企业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巨头底气:成本优势
从7月份开始,前期一直坚挺的进口矿价,出现了一轮明显的下滑,9月初一度跌至2009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达到86.9美元/吨。最近几天,受发改委密集批复城轨项目和美国推出QE3的刺激,矿价随钢价有所反弹,但仍未突破100美元/吨。
不过,这并没有对力拓继续扩产的计划有丝毫的影响。“我们目前在西澳皮尔巴拉的矿石产量一年2.3亿吨,预计明年下半年达到2.83亿吨,2015年达到3.5亿吨,同时,我们在加拿大的矿山也在扩产1900万到2400万吨,而与中铝合资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也计划在2015年投产。”艾博年指出,“根据力拓的预测,未来十五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仍会有40%左右的增长,达到10亿吨,我们希望抓住的,是下一个复苏周期的机遇。”
与国内的矿山企业相比,力拓等国际矿业巨头的日子,还是好过得多。
记者从多位行业内人士处就了解到,随着进口矿价大幅下跌,目前进口矿与国产矿的价格已相当接近,国产矿的低价优势在逐渐消失,而由于国内矿山的开采成本很高,且都是贫矿,一般矿价在每吨110美元,就已经是国内大部分矿山的盈亏生死线。
显然,当前的矿价已经跌破了国内平均矿石生产成本线,致使越来越多的国产矿山陷入停产,主要矿石产区如河北省的开工率已经降至60%。
艾博年则指出,在目前的矿价下,力拓仍有盈利空间。不过,他并没有透露力拓目前开采矿石的平均成本。
据记者了解,由于“两拓”等矿山巨头在澳大利亚等地寻找开采的都是优质矿山资源,其生产成本只有40~50美元/吨。因此,业内人士预计,在当前市场下行之下,国外矿山巨头很可能加大生产力度,通过降价来抢占国内矿山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目前国内钢厂也在纷纷提高外矿配比,对国内矿则几乎停止采购,部分钢厂的进口矿使用配比甚至提升至近100%。
中资矿山的风险
当然,并不是所有澳大利亚的矿山企业,都有“两拓”这样的好运气。
澳大利亚矿业协会日前就表示,由于近期国际铁矿石和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以及采矿成本不断上升,一些澳大利亚矿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计划,约2460亿澳元的矿业投资风险正在增加,这些项目近半数已被搁置或可能被推迟。
这2460亿澳元的投资项目,包括33个铁矿项目、73个煤矿项目。澳大利亚矿业协会称,目前的铁矿开采项目(不包括皮尔巴拉已建成的项目)成本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比沿海矿山的耗资成本高75%。
在上述被搁置或可能被推迟的矿业投资项目中,很多就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
早在2008年到2010年,包括中信泰富、中钢、武钢、鞍钢等在内的国内企业,赴澳大利亚进行了多项投资,或参股当地矿山企业,或对矿区进行直接开发,然而,很多项目至今都未能投产,比如中钢的Weld Range铁矿石项目、中信泰富的Sino-Iron铁矿项目,以及鞍钢在Karara的铁矿石项目。
去年下半年,中钢集团就宣布暂停位于西澳投资规模为20亿澳元的WeldRange铁矿石项目。这一项目原计划2013年产矿,预计未来15年可年产1500万吨铁矿石。
“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的矿山虽然投资成本比较低,但矿石品位也比较低,而且基础设施都不完善,这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一位国际矿山巨头企业中国区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铁矿石从勘探到开采,是一个耗费大量资金的长期过程,最终需要从矿石销售中获得回报。且不说矿藏勘探的风险,仅仅从建设矿山、投产到完全达产,一般需要5~8年时间。
中信泰富巨资收购的澳大利亚大型磁铁矿项目,同样正在陷入两难境地。2006年3月,中信泰富斥资4.15亿美元,买下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Iron的全部股权,项目原计划总投资42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投产。
而在启动项目实施后,中信泰富才发现,当初的预算远远不够,并且由于开采难度较大,投产的时间一再推迟。如今,这一项目的试运营时间,又从8月底推迟到了11月。而即使项目投产,业内对其盈利前景也不乐观,因为这一项目的开采成本很可能高于100美元/吨。(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