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不见煤
邢东的矿井靠近市区,临近村庄。
出于对自然环境和村民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在矿区建立了一座可储1.2万吨原煤的大型封闭式煤仓,所有的煤炭升井后经封闭的原煤运输线直接入仓、直接装车,达到煤不落地,消除了煤炭在存放环节中产生的粉尘污染。
为彻底治理粉尘源,无论是井下还是井上,该矿所有的转载点全部使用了喷雾设施,从源头上治理粉尘污染,除正常装车外,原煤仓都处于封闭状态。对到矿运输原煤的汽车,也实行强制全封闭管理,要求所有运煤车辆必须自带苫布,装煤后不盖苫布的一律不予出矿。
实行“装车洒水,车走清扫”制度,先后购置了洒水车、吸尘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扬尘和洒煤,保持了矿区清洁无尘,就连已经使用10多年的煤场,地面依然保持着水泥的原色,真正实现了“出煤不见煤”。
排矸不提矸
矸石山是煤矿企业的象征,是煤矿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占地成本高,环境危害大。鉴于矿区与周边村庄的特殊地理位置,该矿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组成专家团自主创新了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研究,使矸石不升井,直接抛运到巷道进行充填,全面“消化”在地下。这项技术也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进步奖和五项国家发明专利。
矸石充填的成功,彻底改变了“有煤矿就有矸石山”的传统,成为了全国第一家“没有矸石山”的煤炭企业。截至去年底,通过运用这项技术已掘进充填巷道17666米,充填矸石33.8万立方米,置换煤炭53.4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年11月,该矿又建成了国内首个井下“洗煤厂”,率先实现了煤炭生产井下预排矸石。此项技术采用毛煤井下分选、矸石充填不升井的方法,使煤炭开采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井下得以处理,并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实现了“绿色生态开采”的目的,还间接地提高了原煤的开采效率,更加增强了矿井的生产能力,综合经济效益年可增加近亿元。
用水不排水
为了解决矿井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污水,该矿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专门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矿井水及生活污水1000立方米以上,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全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满足了矿井降尘、喷灌、景观、洁卫等方面的用水需求。此项举措极大地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彻底消除了矿井废水的外排,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排污费用和水资源资金10万余元,为矿井发展注入了“绿色活力”。
矿区无噪音
生态矿山建设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由于矿区与最近村庄仅一墙之隔,机器运转产生的噪音影响村民日常生活。该矿对噪声污染源的主扇风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其设在了地下,且在出风口安装了消音除尘装置,使矿区噪声控制在50分贝以下。采用全国最先进的环保型压风机,进一步使噪声降低了30分贝。
将最临近村民房屋的副井绞车房的墙壁全部贴上了隔音板,阻挡噪声的扩散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