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政策、市场与舆论多方倒逼 "煤老板"转型"新晋商"

政策、市场与舆论多方倒逼 "煤老板"转型"新晋商"

  刘庆元喜欢坐在北京民邸十号的办公室内临窗的位置眺望窗外,除了车水马龙,最显眼的是对面粉着黄色的牛顿办公区。但刘庆元的脑子里并没想苹果砸在谁的头上的问题,或者说他并不知道牛顿是个人名和一个苹果的故事。 

  因为他是个只读一年书的“煤老板”,值得玩味的是,他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法人。 

  刘庆元自身也不适应这种变化,公司开会的时候他总是沉默不语,耐心地听每个人说话。 

  卖面条赚钱开煤矿 

  第一代煤老板在上世纪80年代初基本都是日子过不下去的破落户,搞煤矿是逼上梁山,后来就成了百亿老板,骨子里觉得自己还是个农民。这代开山派有骨头,能吃苦;没知识,爱文化……收徒爱家,热心教育。作家老五在他的《煤老板自述三十年》中这样评价。 

  有关刘庆元,有个很幽默的故事。刘总是和生意上的朋友出去吃饭。每次吃饭他总让别人点菜,自己买单就行。时间长了,大家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在一次聚会时达成共识,让刘点菜。推辞不过的刘拿着菜谱对服务员说把这一排菜都点上。上菜时才发现,全是凉菜。后来大家明白,刘庆元是个老板,也是个文盲。 

  刘庆元1954年出生在山西省运城市的一个小山村。因家庭贫困,他一年级没读完就辍学。20岁左右时他还是村里的无业青年,和他恋爱的姑娘因家人反对和他在一起而远嫁他乡。25岁那年,他和邻村的姑娘结婚了。婚后的刘庆元常常到山上的煤矿打零工维持生计。再后来他老婆在山脚下的路边开一家面食店,顾客基本都是从山上往下拉煤的司机。后来刘庆元也开始倒煤了,靠的就是他老婆一碗一碗卖的面条攒起来的钱。 

  有资本以后,刘庆元就有了自己第一个煤矿,到2000年时他又跟人在新疆开了个煤矿。就这样刘庆元走到了2006年。这一年,国务院确定“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的工作目标。山西煤矿的风头开始变紧,听到风声的刘庆元决定先人一步,在2007年初先将在新疆的煤矿转手,同年底他在山西的煤矿也接受政府整合。刘庆元彻底告别了成就他的煤矿。举家迁到了北京。 

  很长一段时间,刘庆元都无所适从。2008年,他经人介绍在河北买了块地,准备做房地产开发,但因为房地产不同于煤矿出一车煤赚多少钱那么简单,于是转手给了别人。第一次转型就这样失败了。 

  后来,他在一从事多年记者工作的同乡的介绍下,投资做了文化传媒公司。进入到他更不熟悉的文化产业。“文盲”刘庆元把公司交给他的表弟来运营,做起了幕后老板。 

  “我是快到60岁的人了,也不太去想赚钱的事情。我的4个孩子也不愿让别人知道他们的爸爸是个煤老板。开现在这个文化公司孩子们也很支持。”少言的刘庆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大儿子已经参与到公司运营中。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山东出台焦化企业转型指导意见

上一篇:国土资源部发布煤炭开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