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钢价暴跌暴涨的背后

钢价暴跌暴涨的背后

  近期以来,受美国确定实施QE3为契机,钢价在短期内一反前期的自由落体状态,各类钢材市场价格直线拉升近200-300元/吨,似乎市场一下恢复了活力,但是上周下半周受股市创新低影响,钢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距离行情反弹的起点还有一定的距离,钢价到底是涨是跌,市场众说纷纭,下面笔者结合最新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为大家做些简要的分析,期望能对大家把握近期市场有一定的帮助.

  美国QE3助推通胀预期

  美联储日前宣布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紧随其后,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加强量化宽松措施。鉴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QE3的推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将会产生重大影响.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没有操作时间限制、也没有总额限制的QE3,给市场留下了更多的猜想,也给全球制造了更大的担忧;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也推出了新的量化宽松策略OMT(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与QE3类似,OMT也没有对干预规模与干预时间的限制;继美欧之后,日本中央银行也宣布,将进一步加强量化宽松措施,追加10万亿扩大至80万亿日元购买国债的基金规模。

  前两轮的量化宽松,流动性的注入与美元贬值均会导致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将会通过中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最终传递至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加剧、目前国内猪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国内货币信贷增量的反弹,预计将会导致中国CPI同比增速在最近几个月触底,甚至从年底开始反弹。而一旦通胀反弹,中国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将所剩无几。

  从中长期来看QE3对中国的影响,肯定是挑战大于机遇,“中国制造”将首先受到冲击。中国是国际大宗商品的重要买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不仅使所需外汇支出大幅增加,也会使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上游价格上涨的传导,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会使企业经营受到双重挤压,这将使得以成本优势为基础的“中国制造”遭受重大打击。QE3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使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陷入两难境地,使中国实现稳增长、控通胀的调控目标难度加大。

  在推出本轮刺激政策之前,美联储已在过去三年中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后,美联储推出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美联储推出QE1之初的目标在于通过购买“两房”及相关银行的抵押贷款资产,以挽救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中长期目标则是提高就业水平及帮助经济走出通缩阴影。2008年全年美国通胀率仅为0.1%,创下半世纪以来的新低;而2008年12月的失业率则达到7.2%,创出16年来的新高。

  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这使得纳斯达克工业指数从2008年12月底的8675点升至2010年2月底的10400点左右,涨幅超过19%。

  专家表示,虽然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道琼斯工业指数大幅上涨,但美国就业率没有根本改善。

  不过,2009年6月至12月,美国纽约银行、高盛集团、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先后归还了政府救助资金,这表明在QE1执行期间,在美联储廉价资金以及财政部资助下,华尔街金融机构正在恢复元气,但美国经济依旧在水深火热之中。

  自2010年4月份开始,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进入步履蹒跚的复苏以来,美联储一直受压于需要推出第二次量化宽松,2010年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中,美联储试图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从市场中购买中长期债券,从而创造基础货币,并压低资产收益率,从而推动股票上涨和促进投资,使得美国更具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挽救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使得那些深陷债务危机的中产阶级继续坚持下去,继续偿还贷款。

  然而在QE2接近尾声的时候,美国非农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速下滑,同时失业率重新回到高位,这使得美国经济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元是世界性的储备货币,美国的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尤其是对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关于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市场的冲击,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将小于前两次,起码初期不会带来很大冲击。原因在于,与前两次量化宽松启动时的外围环境不同的是,眼下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下滑,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美元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选择此时推出QE3,大部分流动性将选择留在美国国内,从而推升通胀。就此而言,美联储推出QE3所带来的风险可能大于回报。

  “稳增长”见效有待时日

  西方国家目前采取“宽货币紧财政”政策,而中国今年以来已经就稳增长做出了部署,在前期政策未看到效果之前,中国政府会更加谨慎出台相关刺激政策。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795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从环比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33%。并且1-8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05432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7119亿元,同比增长24.9%,提高1.3个百分点。

  此外,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8月份,到位资金250023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1-7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6.9%,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7.1%,提高0.4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22%,增速与1-7月份持平;利用外资下降10.2%,降幅比1-7月份扩大2.8个百分点;其他资金增长7.8%,增速提高3.2个百分点。

  最新公布的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数据,比创下两年半来新低的上月,小幅反弹了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继7月份货币信贷创下10个月新低后,8月份信贷增长超预期大幅度反弹至7000亿元以上的水平,“稳增长”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新一轮全球量化宽松潮起,将深刻而长远地改变国内宏观环境,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相关政策走向。比如货币政策。QE3将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大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使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陷入两难境地,使中国实现稳增长、控通胀的调控目标难度加大。

  从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的实施来看,流动性的注入与美元贬值均会导致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则将通过中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最终传递至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数据显示,QE1推动美国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36%、食品价格上涨20%、石油价格飙升59%;QE2推动美国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10%、食品价格上涨15%、油价上涨30%。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五个月以来首次出现上涨。主要生产资料中,有色金属、橡胶、矿产品、能源、农资、钢材、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只有建材价格持平以及轻工原料价格小幅下降。

  从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完全转向宽松的可能和必要,而且目前敏感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也不允许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大的波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其实本质上来看都是“缓释”作用为主,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不会出现,所以政策重点其实还在“调结构”上,通过市场倒逼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其实是目前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对后期的政策不可有过高期待。

  近期钢价走势分析

  从期货盘面看,由于前期受信贷集中挤压和质押风险影响,盘面出现急剧下滑现象,主力合约直接从3600一线暴跌至3200一线,随后受美国QE3影响,展开强劲反弹,最高已经冲到3600以上,基本弥补下跌缺口,虽然盘面在近期两日下跌近200元,这也是由于反弹过快后,多头盈利过大主动平仓导致的,只要盘面收复在3500以上,近期盘面还是基本以小幅上涨为主,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现货成交始终不旺,一方面是下游企业受出口不利影响,订单规模萎缩,钢材消费受限,另一方面,企业资金链受银根紧缩影响,加之前期钢价下跌过快,生产企业备料采用随用随采的模式,减少资金占用和规避存货跌价损失,采购模式的转变也减少了下游钢材消费,但是从历史上看,目前的钢价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只要在目前的价位上再维持一段时间,下游用户的采购信心将不得不恢复,而如目前的钢价不能挺住的话,下行空降又将被打开,不堪设想。

  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判断,近期的钢价将在大幅震荡后,出现小幅上涨的局面,由于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近期大幅反弹,钢厂将在10月定价上必将采取小幅推涨试探市场的反应,而市场从年初到现在一直下跌,技术性反弹其实随着钢价的下跌一直受压制,一旦找到突破口的话,钢价就会出现强劲反弹,前期的剧烈反弹其实也是由于这一因素。10月将是一个关键的月份,一方面由于18大的召开,新老交替顺利完成,政局平稳过渡将使当局着眼点放在经济上,另一方面,美国的QE3尘埃落定,也减少了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下一步的国内经济政策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在理顺国内经济环境上,既然是谨慎看多,那就选择合适合理的价位入场。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乍暖还寒 钢市路在何方

上一篇:由PMI指数浅析10月钢价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