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吨钢“不及”一盘菜,听上去有点难以置信,仔细一想却很“正常”。实际上,笔者无需给这个“正常”加引号的,但因为这个“正常”是另一种不正常的结果,所以,这个符合市场规律的正常结果,应该属于盲目发展市场的不堪后果。与其说是盲目发展后的市场失灵,还不如说是无法抗拒的市场规律的“显灵”。
对于“炼了快40年的钢铁”的沙钢集团掌门人沈文荣来说,确实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然而,这个已经跻身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的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还只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如此大的家业,没有取得国有垄断的身价,在这个刚刚发育但欲望很强的市场经济潮流中,必然被卷入“纵欲”后的“平台期”,疲软和低靡在所难免。
说起来在投资渠道狭窄的经济背景下,资本流向钢铁企业还算倾向于实体经济。但是,这样的选择也没有脱离急功近利的窠臼。由于钢铁行业的投资和产能巨大,对地方经济规模的“加分权重大”。经济周期向上时,引发了市场亢奋,想“大上钢铁”的城市不在少数。但是,钢铁这种资源,在资本获利的链条中,它属于“面粉”而不是“面包”,它的利润兑现,还有待于“面包”行业的市场现状。这就在同样“大干快上”的一窝蜂下,至少在目前,就形成了与房地产业完全不同的局面。
其实,当前的不少市场行为,如果没有国家硬着头皮行政干预,可能连大蒜、绿豆都比钢铁坚硬了。因此,沈文荣觉得“在盲目发展市场失灵时,政府不能放任不管”还是有根据的。但是,政府怎么去管?别的不说,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已经轮番下手,“松绑”和“反弹”还始终不断。
沈文荣在当前经济困难的时候感叹“一些领域的企业文化短板”,抱怨“我们的企业不是像日韩企业那样,迅速抱团形成紧密一致的对外机制,如几大巨头坐下来,协商通过限产来稳定价格。”其实还是忽略了当前的市场背景。缺乏宏观目标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短视,必然造成竭泽而渔的急功近利。置市场规律而不顾的资本逐利,本身就违背了客观自然规则,还谈何“企业文化”?这种“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利益争夺,根本就不存在“战略战术”。一旦“战事”吃紧,就只能“各自为阵,关起门来'拼刺刀’。”
现在,因盲目发展市场造成的一吨钢“不及”一盘菜,属于钢铁企业的切肤之痛。但是,失控的市场造成的民生之痛老百姓早体会到了。许多人一辈子的收入买不起一套房的现状,在当前的高房价下,不也是司空见惯,显得很“正常”么?这种无视客观规律的,不考虑持续性发展的逐利模式,总有“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一天。只不过在失去竞争规则的利益角逐中,结果不一定是优胜劣汰,而是“劣币驱逐良币”。所以,一个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的掌门人,感叹一吨钢“不及”一盘菜很“正常”。(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