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全球性能源抢夺战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巨大压力及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从国家计划“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将超3万亿元,以及不断加大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展扶持力度来看,太阳能等新能源已被寄予厚望,特别是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光热来说,前景更加可期。相关专家表示,随着太阳能在工业节能和热发电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太阳能快速上位或将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今冬明春全国缺电将达3000万千瓦
国内煤价高居不下,火电企业亏损严重,缺煤停机“扩大化”,水电出力不足加剧供应不给力。随着取暖季到来,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开始从局部向全国蔓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至4000万千瓦,其中华中和华南地区将最为严重,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也将出现电力紧缺局面。
“煤电危机带来的并非全是坏消息,或许可以加大政府扶持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力诺瑞特总经理申文明表示。在他看来,太阳能从一开始就在为缓解供电危机做努力,一台适合三口之家使用的120升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标准煤折合人民币138元,节省电折合人民币610.7元。业内专家估算,我国目前大约有3.5亿家庭,若每户每日使用100升60摄氏度热水,全年需电6643亿千瓦时,几乎用掉全国全年发电量的一半,折合人民币4000亿元。如果3.5亿家庭全部用上太阳能热水的话,每年相当于节省4.7个三峡总电站的负荷。
前三季度工业节能减排“欠账”
日前从工信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只下降了2.56%,未完成既定3.4%的目标。工信部称,由于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能源消费量大幅上升,导致能耗下降目标并没有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10日透露,今年前三季度节能减排已经形成“欠账”。他表示,按照预定时间进度,全国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耗能本应下降3.4%,但截至目前,该数据仅达到2.56%,而全年工业能耗强度确定的指标是下降4.5%。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如果该目标放在过去5年完全可以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19.1%,在此基础上,下一个五年的节能潜力和空间就更小。同时也有专家指出,既然“节流”可操作空间变小,不妨在“开源”上下些功夫,比如开发应用新技术实现新能源的有效替代。
其实,太阳能行业领军企业力诺瑞特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其今年5月建成的全球首座CPC中温工业热力集成系统,有效将太阳能光热与工业锅炉结合,实现10%的能源替代,并可推广至造纸、食品、烟草、木材、化工、医药、纺织、塑料等八大行业。据统计,若全国锅炉都与太阳能结合,按照太阳能提供10%的能量计算,1年可节约原煤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00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太阳能热发电或成新能源主导核心
在日前举行的2011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专家们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工业为实现“保供应同时实现转型”这个主要任务,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是一个重要手段。而在众多新能源品种中,由于补充、替代煤电的优势显著,预计太阳能光热发电可望成未来新能源的主导核心内容。
太阳能发电以其绿色、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一直是新能源热点。而太阳能光热发电以其与现有电网匹配性好、光电转化率高、连续稳定发电和调峰发电的能力较强、发电设备生产过程绿色环保、不产生任何有毒物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力诺瑞特还在国内率先实现4米长发电热管外罩玻璃技术突破,填补国内生产4米长发电热管外罩玻璃空白,解决了4060mm高温真空集热管罩玻璃管使用要求。同时,力诺瑞特发电玻璃管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可承受450℃以上长时间工作,太阳吸收比不低于0.94,400℃时发射比不高于0.14,可承受温差400℃缓变热处理和200℃快速热冲击,为太阳能光热槽式发电奠定基础。
此前发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和扶持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和产品的战略目标,计划到2015年,在我国形成500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能力。到2016年,全球太阳能市场的安装量将从2011年的每年19.8GW上升到2016年的每年46.8GW,增长率为18.7%,其中太阳能热发电市场的累计装机量预计为8.6GW。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说,从我国长远能源战略而言,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15%只是一个出发点,今后要争取在2030年占到20%,成为主流能源之一;到2040年占到1/3,成为主力能源及能源需求增量主要供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