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霞曾经是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的一位煤老板,最新的身份则是当地一家锻造企业的董事长。这个企业属于先进装备制造业,也是山西煤老板转型的一个标杆项目。
2008年以来,山西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煤矿由2600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主体从2200个减少到130个。大量本土煤老板完全或部分退出煤炭经营领域,许红霞就是其中一员。
2011年3月,在当地政府引导下,许红霞联合当地一起退出的11个煤老板,投资3亿元成立了新的企业。“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虽然我们对锻造行业不熟悉,但我相信,只要认认真真去做,肯定会做好。”她说。
为了引导煤老板转型,翼城县党委政府组织煤老板到河南、山东、上海、北京、广西等20多个地方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论证。许红霞说:“党委政府的做法,打消了我们的顾虑,给了我们信心和决心。”
记者在山西省临汾、吕梁、朔州等市采访发现,一批煤老板在提升改造传统煤炭产业的基础上,逐步突破资源依赖,纷纷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化工、装备制造、汽车、金融、农业、教育乃至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
山西沁新集团兼并4家小煤矿后产能达到360万吨,形成煤-电-材、煤-焦-电-化两条以煤为基的循环产业链,成为资源深加工型企业;联盛集团、汇丰兴业等企业投巨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靠煤炭起家的山西成功集团斥资数亿元迈入汽车制造业,填补了山西在汽车整车产业上的空白;山西陆合煤化集团引进太原理工大学研发的大功率白光LED及高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
还有一些退出煤炭领域的煤老板“抱团找转产项目”,成为酒老板、农老板、文老板等。阳泉煤老板杨国锋“失业后”和其他6名煤老板投资10亿元做起了互联网酒类直销。吕梁市20多名煤老板依托汾酒集团投资50多亿元正在建设酒业园区,投产后年产量达20万吨,吸纳5万人就业。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就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只会简单粗放挖煤的煤老板大多已经出局,花心血向‘市场淘金’,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专家李勤说。新华社太原电(记者晏国政 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