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急剧下降。山东能源集团作为省内最大的煤炭企业,不仅面临着短期的市场风险,更有煤炭结构性过剩、新能源兴起的威胁和衰老矿区转产转移的长期重压。
山东能源集团分析认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建设综合型能源企业,在稳定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广泛关注各类新能源的发展动向,根据新技术研究所处的阶段择机介入,通过科技创新助力能源集团多元发展,为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能源集团提供强力支撑。
多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及权属企业相继建成了国家绿色开采研发中心、省冲击地压工程研究中心、深部岩体工程与灾害控制实验室、矿压与水害监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10个创新平台,在某些方面技术实力居同行业前列。2011年至今,全集团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132项,授权发明专利55项、编制标准25项。
但是,山东能源集团在审视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时却发现:适应企业发展目标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比较严重,即便已有的核心技术也多集中在煤矿安全生产、高产高效、快速建井等传统产业,煤炭转化、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核心技术极其短缺,远远不能支撑企业发展需求。
因此,山东能源集团按照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提出要建立能源集团、各矿业集团、三级公司为主体的三级研发体系和以中央研究院、二级公司技术中心、三级公司研究所(室)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世界知名企业在新技术开发、应用方面的联合创新,力争2015年前主导或参与2-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同时,山东能源集团还将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集团与各矿业集团、各矿业集团之间的协同与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在企业内部,合理配置和使用已有的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充分发挥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的专业优势,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同时,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以弥补企业自身在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实现合作共赢。
同时,建立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力争“十二五”末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5%以上,围绕困扰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在矿井建设、煤炭开采、矿山灾害与防治等10大技术领域加大攻关力度,争取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十二五”期间确保每年承担2-3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20项以上省部级科技攻关计划,获得20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参与5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
“我们正在建立人岗匹配、多通道可互通的人才职业发展体系,搭建科技人才建功立业的舞台,使科技人才有良好的成长通道、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山东能源集团总工程师翟明华介绍。“十二五”期间,山东能源集团拟引进1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20名国内高层次人才,并通过多渠道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强化激励发挥科技人才的才智。
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科技创新管理和研发框架,相继创建了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控制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组织申报了博士后工作站,与山东大学联合开展了深部岩体工程与灾害控制实验室的建设;先后与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煤科院等高校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采矿工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节能减排、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七大领域共37项科研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