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蒙古煤炭最大的买家,中方煤炭贸易商内斗加剧,相互竞争提价,不得不面临时刻被卡住喉咙的风险。
岁末的甘其毛都口岸(俗称288口岸),冰天雪地。笔直的公路上,偶尔会有几辆运煤的大货车,加足了油门呼啸而过。
在288口岸的一端,连接着全球最大的焦煤矿——蒙古塔旺陶勒盖煤矿;另一端,则是中国巨大的用煤市场。如今,经过该口岸运行的运煤车辆与高峰时相比已相去甚远。“在此登记的有9千多辆车,但仍在运行的仅有1千多辆。”刘凌云介绍说。
作为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物流公司副总经理,他长期参与中蒙煤炭贸易,目前,该公司有一大半的车辆停运。而与288口岸相距800公里之遥的策克口岸,最少时运煤货车则不足百辆。
蒙古国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价格低廉。凭借上述优势,近年来国内进口蒙煤量不断增加。2012年预计达到2500万吨,到2015年可能突破5000万吨。蒙古国已经取代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煤进口来源地。
“288口岸进口煤炭已经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吨,今年增幅仍在20%。”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副主任袁跃峰表示。
尽管进口量持续上涨,但国内煤炭贸易企业越来越陷入被动。“与进口铁矿石一样,我们有着绝对数量的进口,却不具备议价能力,只能任其宰割肆意涨价。”有业内人士如此感慨。
内忧
不久前,当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吴楚克和他的学生赵泽琳走访中蒙边境的策克口岸时,发现这个曾经一度繁华的地方已不见昔日忙碌的景象,新建的厂房、办公楼、传输带,一个个孤零零的闲置着。
前两年,由于煤炭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大批贸易商的前来,口岸附近还涌现了大批厂房和建筑。如今,随着贸易形势的急转直下,这些厂房建筑几乎都已经停止建设。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煤炭企业参与到蒙古煤炭的争夺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据了解,截至2011年年底,已有5737家中国公司进入蒙古国煤炭、铜和铀等矿产资源领域,令韩国、俄罗斯和日本望尘莫及。而在288口岸以及策克口岸注册的大大小小的煤炭贸易企业,就有上百家之众。
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了拿到一单生意,往往各自为政,与蒙方签订不同的价格协议。据知情人士透露:“他们或者通过中介,或者通过蒙方的熟人,花一些钱,最终拿到生意。”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是:中国企业从内部恶化了与蒙古方面价格谈判的环境,被蒙古掌握了提价的主动权。
刘凌云介绍说:“2009年,288口岸进口主焦煤的有三家企业,但到去年已经发展到49家,两年时间企业数量暴涨了十几倍。最开始进口蒙煤,坑口价是15美金,2011年10月份签订的坑口价已涨到105美金。”在他看来,众多企业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对正当的贸易竞争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从国内来看,2011年以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原煤市场不景气,原煤价格大幅下降,而蒙古市场原煤价格下跌远不及中国的情况,导致中国从蒙古进口原煤的企业反而赔本。
“国内煤炭企业从蒙古国进口的原煤进入中国市场出售,每吨原煤赔60到70元不等,直接导致煤炭进口交易量迅速下降,虽然国内企业已经积极与蒙方谈判,但价格仍旧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吴楚克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