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记者 胡秀) 昨日,在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强调严防信用违约风险、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严管外部风险传染。其中重点提出要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包括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严禁未经授权销售产品,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严禁误导消费者购买,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这或将对银行新兴业务和表外业务乱象起到一定规范作用。
理财乱象是“公开秘密”?
不久前,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在《中国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文中称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其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肖钢认为,这种“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在一定的条件下,投资者一旦失去信心,减少他们的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便会停止。
对于肖钢的这一“庞氏骗局”说法,各方看法不一,但银行新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乱象却是无可争议的。去年年底,华×银行上海分行“理财经理私人销售”1.19亿元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由于银行未向客户做出必要的理财产品风险提示,所以银行本身也难辞其咎;类似的案件还有前深发展员工违规销售巨亏案、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员工非法集资等。对于频频爆出的理财乱象,银行业人士称,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监管力度正在加强
除了银行未作出必要的风险提示之外,监管不力也正是导致乱象频发的原因之一。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就曾公开表示,“从目前监管手段和措施来看,大部分都是事后监管,更为行之有效的事前、事中监管仍然缺位。”
在监管缺位的同时,银行新兴业务和表外业务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据社科院发布《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94家商业银行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总量更是远超2011年,据银率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10日,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6665款,比2011年总量增长了近23%。
除了私募股权和股权信托投资产品之外,银行表外的影子业务规模也在增长。华泰证券(60168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则测算,银行表内的影子业务的规模可能在10万亿元左右,放在银行表外的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约8万亿至9万亿元,再加上私人直接持有信托、企业债券、未贴现的票据和民间借贷等,“中国式”影子银行规模估计在25万亿元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赵锡军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称,理财产品往往是和其他产品相结合的,从理财产品吸收资金到用出去时间很长,中间存在一些不规范、不透明,可能进入一些明令禁止的领域,存在较大风险,监管层因此须加大监管力度。而在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理财产品事件发生之后,上海银监局就要求辖内各家商业银行对指定理财产品进行自查,自查范围主要包括代理股权投资产品销售和私募股权产品销售。去年12月1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强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自律工作的十条约定》。《约定》中要求银行明示理财产品的风险,同时提前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评估。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一旦违反这些约定,将被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