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今年两会的另一种声音带来了雪上加霜的感觉——七位“副部长级”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提案”,该提案指出,空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应该尽快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
一边是量价皆惨淡的交易市场,一边是严控煤炭消费总量的高涨呼声,这都把煤炭企业推到了不得不谋求转变的夹缝境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的一份提案试图为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谋求出路,他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开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发展的战略研究,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生产煤基能源化工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建议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的转变,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工业原料转化,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液体燃料和工业产品。
“山东能源集团已经着手在新疆、内蒙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煤制天然气、焦炉煤气制LNG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卜昌森表示。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兖矿集团董事长王信,他指出,近年来在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煤炭百万吨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取得成功,煤炭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已实现商业化运营。
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让众多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尝到了一些甜头,并有继续大规模投资开发的意愿。
然而,对于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对产业转型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不避讳,他指出,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煤炭及相关行业、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需要由国家权威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在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投资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同样对产业发展道路提出务实观点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煤化集团董事长陈祥恩,他在两会上提出了《进一步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对当前煤化工盲目无序发展的势头表示忧虑。
“我国部分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困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现,但煤化工发展势头依然不减。”陈祥恩说。
陈祥恩指出,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条件,不注重能源转换效率,盲目发展煤化工,导致产能大幅过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特别是水资源消耗很大。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收到全国上报的104个煤化工项目,投资规模高达2万亿元,由于煤化工项目的能耗、水耗较大,目前国家仅批复了15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
另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编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有望在两会后发布,煤化工或将真正为煤炭产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