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贺博 杨超
据媒体报道,近期,新型煤化工项目“开闸”。已经获批的13个煤化工项目投资总额达上千亿元。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研究员侯玉春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重启煤化工主要是出于消化过剩的煤炭、提高煤炭转换率,增加煤炭运输通道,延长煤炭产品产业链和填补化工行业稀缺产品的市场供应等几方面考虑。煤化工产业也将给相关产业带来益处。
煤化工项目缘何重启?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此次获得核准“路条”的13个项目只是取得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准,正式的批文需等待《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两个指导性文件出台以后才会正式下发。“有媒体曾报道,《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已经下发各省,这个消息并不准确。目前,下发的只是征求意见稿,并非正式文件。”上述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13个新型煤化工项目应是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不然也不会拿到‘路条’。”
他同时说,中国能源禀赋决定了煤化工将是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的重点。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我国的能源基本现状是“富煤、贫油、少气”。至2011年我国的煤炭储量为1145亿吨。以原油当量计算,是石油储量的32倍,天然气储量的23倍(以BP数据计算)。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为降低能源依存度,充分利用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煤转化是十分必要的。在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煤炭约占70%,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而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
煤炭供给充足将为国内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一方面煤炭价格由港口煤价决定,沿海省份电源结构重大变化造成原煤需求量增速快速下降;另外经济形势因素和进口煤增加也是重要的外因。再次,我国煤炭新增产能也有一定的扩张空间。
此外,煤制天然气可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有效补充。煤制天然气主要是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合成气再在甲烷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的过程。天然气用于城市燃气,可减少污染,节能降耗。我国目前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均不能满足工业和民用的需求,除加强陆地、近海勘探开发以及从国外购买管道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外,发展煤制天然气可有效缓解我国天然气的供求矛盾。
技术进步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项目均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未来的提升主要是在项目产业化、大型装备自主化、能效提升、环保水平等方面。以煤炭液化技术举例:2011年上半年,神华煤制油项目生产油品46.7万吨,实现利润8亿元。伊泰鄂尔多斯16万吨/年间接液化煤制油示范项目2009年投产,2011年有效运行328天,生产各类油品15.2万吨,2011年7~12月实现净利润2747万元。又如煤制天然气技术,大唐国际内蒙古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煤制气示范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57亿元,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副产焦油50.9万吨、硫磺11.4万吨、硫胺19.2万吨。该工程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利用当地褐煤资源,采用鲁奇气化技术,产品经管线输送到北京。
另外,目前我国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国际油价在100美元/桶附近震荡,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加之我国天然气烯烃进口依赖性强,这也是煤化工项目集中上马的主要原因。中煤远大煤炭分析师张志斌说,拿煤制天然气为例,按照现在的煤价,我国煤制天然气技术大概是2.08元/立方米。经测算,在原油价格低于50美元/桶时,现代煤化工产品的经济竞争力不理想;当原油价格在60~70美元/桶,现代煤化工产业初步具有经济竞争力,但是优势不突出;当油价高于70美元/桶时,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经济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并且,通过这几年的探索,新型煤化工科技研发、工程设计与建设、生产运营、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都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上马新项目的客观条件。防范风险有序发展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作为横跨煤炭行业和化工行业的重要产业,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将对煤炭、化工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新型煤化工概念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相关企业的热烈欢迎,新型煤化工与环保政策之间的直接冲突大大降低,国家层面即便作出重启的决策也是意料之中。受此影响,煤化工企业将从中获益匪浅,而煤化工企业、设备制造商、电力行业、环保行业都将获得部分收益。不过,重启煤化工会对大气、水资源等带来影响,环保课题极有可能再度升温。
“重启煤化工或会带来一开再开的连锁反应,后期要把握住节奏,同时项目地点要有所选择,尽量靠近煤炭产地和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侯玉春说。
业内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煤化工项目存在三种潜在风险应引起重视。首先是环境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煤化工耗水量巨大,且国内的煤化工规划多处在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如果相关煤化工产业的规划和设计要求不合理,将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其次,碳捕捉和回收的交易成本也存在风险:煤化工的生产过程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我国对减排任务的重视,未来有可能会增加煤化工企业碳捕捉和回收的交易成本。第三,煤化工项目的审批进度也值得关注。煤化工行业涉及面较广,对技术和环境容量要求高,新型煤化工项目示范先行,如示范项目的效果达不到预期,将会影响整个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的下发对国内煤化工的科学发展做出了指导,应进一步严格煤炭资源管理,严格项目审核,科学规范煤化工发展。
新闻链接
何谓“新型煤化工产品”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其他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等。煤化工行业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一般指合成氨、甲醇、焦化、电石等子行业。新型煤化工则是以生产石油替代品为主的产业,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产品。
继10个项目日前获批后又有3个煤制天然气项目获批
继10个新型煤化工项目于日前获批后,又有3个煤制天然气项目拿到国家发改委“路条”,至此“十二五”煤制天然气获批项目已达9个。与前一批项目相比,这批项目核准时间是在全国“两会”之后,体现了国家对新型煤化工项目审批态度的延续性。
据悉,3月26日左右,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同意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按照批复,北京控股集团将与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建设规模为3×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在满足呼和浩特市和托克托县天然气稳定供应的同时,通过长输管线引气实现绿色能源进京,提高北京城市天然气供应保障力度,有效满足北京未来天然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