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钢材产量的持续增加和钢材金融属性的提高,钢材社会库存量水涨船高,成为调节市场供应的巨大“蓄水池”。伴随着钢材“蓄水池”水位的持续升高,如何正确处理警戒水平、顺利实现“泄洪”显然尤为重要。
从历史数据看,钢材库存量在每年初都会有一定量的增加,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今年的国内钢材库存量比以往历年都要高,而且“泄洪”速度较慢。自2007年以来,国内钢材社会库存量一般在2月底和3月初就会出现下降,但今年直至3月中下旬才出现减少。相关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国内五大钢材主要品种(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卷、中板、冷轧板卷)最新社会库存量为2084.97万吨,比今年的最高位减少了166.48万吨,但比1月4日增加了720.42万吨。同时,钢厂库存还在增加。4月上旬,国内重点钢厂的钢材库存量为1373.34万吨,比1月初增加了372.91万吨。从同口径数据的对比情况看,国内26个主要城市五大钢材品种的库存量为1916.95万吨,同比增加190.73万吨,其中螺纹钢库存增加163.7万吨、线材库存增加59.77万吨、中厚板库存减少23.54万吨、热轧板卷库存减少2.64万吨、冷轧板卷库存减少6.56万吨。此外,4月上旬,国内重点钢厂钢材库存同比增加251.5万吨。由此可见,与去年相比,今年钢材库存量增加主要集中在钢厂,钢材库存量同口径增幅达到14.54%。
其实,重点钢厂钢材库存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钢贸企业在长期亏损后对协议户兴趣骤减,大多数贸易商都采用一单一议、保值协议的模式与厂家合作。一旦行情下跌,钢厂库存就难以转嫁至现货市场。试想,巨大的钢厂库存一旦涌入现货市场,钢材价格又会何去何从?
4月15日,受股票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黄金期货出现30年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地大幅下挫等因素的影响,钢材市场价格再度加速下跌,五大钢材品种售价均下滑。现货市场供大于求,无疑是远期市场走跌的主要原因。
要改变当前钢价走弱的格局,必须改善钢材供需失衡的状态,目前主要是消化巨大的库存。要解决这一问题,途径有三种:一是减少后期钢材供应量;二是增加下游需求量;三是依托资金支持,让当前的高库存成为常态。但是,对于资金面偏紧的钢铁行业来说,寄希望于资金支撑高库存肯定不现实,只能通过减少供应量或增加需求量来释放库存。
从下游需求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材需求的拉动有限,下游制造业的处境仍然不佳。目前来看,汽车、家电两大行业运行情况较好,使冷轧品种的市场价格相对坚挺。其实,当前下游需求比往年已经有一定的增量,只是需求增量不足以消化增加的钢材产量。因此,寄希望于下游需求再有爆发式的增加也不切实际,后期钢材库存消化要通过减少供应为主、下游需求增量为辅来解决。
从钢材供应来看,钢铁企业现在陷入了越亏越产的怪圈。相关数据显示,4月上旬,重点钢铁企业的粗钢日产量为169.7万吨,旬环比增加1.3%;全国预估粗钢日产量为212.4万吨,旬环比增加2.5%。2月份以来,国内粗钢日均产量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近5年的新高。目前,国内钢厂螺纹钢的平均盈利水平为-190元/吨,热轧板卷平均盈利水平为-200元/吨。即便如此,4月份,国内钢厂五大钢材品种的计划生产量为4165.44万吨,环比增加337.48万吨;产线达产率达到87.32%,环比有所上升。业内人士指出,许多钢厂宁愿亏损也不会轻易停产或减产,因为一旦缩减产量规模,银行就有可能收缩贷款规模,导致钢厂资金流断裂。
从钢材市场看,钢铁市场大环境走弱肯定会迫使钢价整体下跌,但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譬如,库存压力最大的建筑钢材价格或成为市场的领跌者;库存增量不多的热轧板卷价格跌势可能相对缓和;中厚板因为库存资源偏少,价格跌势将更为平缓;冷轧板卷由于需求相对乐观,其价格下跌步伐可能比较缓慢。
综合来看,如果钢产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钢厂吨钢亏损额度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将倒逼企业实施减产计划,企业也难免再次经受效益损失。为今之计,还是要呼吁钢铁企业加强自律,紧密围绕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更加有效的调控措施,使钢厂主动减产成为可能。从长远看,尽快将“四个一批”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化解钢铁产能过剩之困,才能真正缓解钢市的压力,使钢市平稳向好发展。(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