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远不是终点。卸车作业部仍在茫茫煤海里探索,扬起技术创新的风帆,让北煤南运的大通道更加顺畅。
厚积薄发,持续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4月23日,笔者来到秦皇岛港煤四期改造现场,见到了正在工作的翻车工段工段长石小林,一握手,首先令笔者感到吃惊的是他的大手像煤块似的又黑又粗,煤粉已深深渗进手心的每条纹路。就是这双手,每天为翻车机那个庞然大物做“体检”,确保港口生产运行;主持技改,把交通运输部QC成果奖、燕赵金牌技师、河北省技术能手等荣誉收入囊中。
秦皇岛港煤四期工程是我国跨“八五”、“九五”重点建设项目,装卸任务由卸车作业部承担,4月18日开始改造,工期195天。改造完成后,接卸能力将提升15%左右,设备技术状况和稳定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铁路煤炭运输车型的升级换代,卸车作业部不断对设备升级改造。”石小林说,要想胜任这项工作,大家都需要勤学苦练,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
包括石小林在内,卸车作业部所有人员始终坚持刻苦学习。“上班时,很多人对微小的细节都刨根问底,并认真总结、交流;下班了,纷纷钻进书本里,翻看机械、液压专业的工具书和翻车机英文图纸。”卸车作业部代部长刘峰说,单位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人人都成了“拼命三郎”。
“不拼命怎么行?”堆料工段班长王连庚说,别人眼中一船船普通的煤炭,他们却视作经济运行中的“血液”。唯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才能保证煤炭运输“大动脉”正常跳动。
厚积薄发,凭借持续不断学习掌握的本领,卸车作业部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改造升级项目———
2005年,煤四期扩容工程摆上议事日程,石小林及其所在的工段对国外进口的精密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赢得一片赞赏;
2007年,卸车作业部对翻车机系统各环节控制工艺进行优化,使原来的接卸万吨大列从140分钟减少到100分钟;
2010年,实施了翻车机的提速改造,接卸速度提至90分钟。
攻坚克难,保障北煤南运大通道顺畅
作为现代化设备的管理者,卸车作业部始终把提高技术能力作为基础性工作。
2007年8月,S4堆料机频繁出现故障。如不及时排除,不仅存在设备安全隐患,而且将对装卸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分析,随着一个个可疑的器件被排除,问题逐渐变得棘手。
“难道问题出在卷缆身上?不能啊,它已经平稳运行10年了。”根据以往经验,一些技术人员认为,卷缆不可能出现问题。结果,他们大费周章,也没找到故障点,一定程度上耽搁了煤炭运输的进程。
后来,技术人员转变思路,查找、学习相关技术资料,寻找理论依据,并做出初步判断:故障应该出在卷缆上。经过仔细查找,他们终于在卷缆上找到了虚断点,排除了故障,恢复了堆料机的正常作业。 技术为王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卸车作业部技术人员的头脑里。为了提高技术能力,电工段职工开展了QC活动,每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4-6个课题,进行技术攻关。近年来,工段QC成果先后4次获得秦皇岛优秀成果奖,6次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他们不断攻坚克难,保障北煤南运大通道顺畅。2008年,南方普降大雪,电煤吃紧。节骨眼儿上,一台翻车机出现故障开始“罢工”。电工段技术人员迅速将故障点“锁定”在给料器电机上,随即下到翻车机房底层进行检查,发现果然是电机故障,很快就解决了难题,让公司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言传身教,一大批青工迅速成为中坚力量
离计划运营的时间仅剩4个小时,北京的专家还是对8台电机不同步运行的问题一筹莫展。这是2009年,在秦皇岛港煤四期发生的一幕。
当时,毕业没几年的技术员周星海向专家提出,症结可能在电机参数。
专家采纳了这一建议,问题迎刃而解。
听着汽笛、伴着海浪长大的秦皇岛人周星海,从小就编织着蔚蓝色的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来到港口工作。
在电工段工段长金贺喜的言传身教下,周星海成长得很快,参与了多项技改项目。其中,对翻车机上位系统改造,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对翻车机和皮带机运行信号连锁改造,压缩了辅助作业时间……年纪轻轻,他就成为卸车作业部的工程师。
卸车作业部成立之初,就将职工培训考核等纳入到管理制度中,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青工培训,再加上坚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卸车作业部一批批“牛犊”迅速成熟,成为支撑企业运行的中坚力量。
前几年,翻车工段来了6名青工,石小林手把手地教,将掌握的技术知识倾囊相授,还组织他们参与了翻车机系统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这支团队团结协作,攻克了大量技术难关,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