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千伏‘三站四线’输电项目建设的确即将开始,但真正能解决多少问题,这还是个未知数。”冀北电力张家口供电公司副总经济师王沛文摆了摆手说道。
阳春四月,河北坝上却仍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悠长的风从凌厉的叶片中呼啸而过,留下的,是多数岿然不动的白色风机。
“截至2012年底,张家口风电累计装机容量571万千瓦,并网容量491万千瓦,风电全年发电量也首次突破了百亿千瓦时大关。”王沛文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虽然新能源发展又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王沛文脸上却挂满了焦虑。
与蒙西、甘肃一样,河北张家口亦是中国风电发展的典型样本。2007年,张家口坝上地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2009年,又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双百万千瓦级风电开发基地。而今,“风车一响,黄金万两”的美好时光已经远去,剩下的,是限电的棘手难题。
限电程度“史无前例”
“风电已名符其实成为张家口电网第二大电源,同时也成为冀北电网的第二大电源。”冀北电力公司有关人士如是表述。
2006年是张家口电力发展的分水岭。就在这一年,张家口风电发展进入井喷期,20多家公司、40多个风场纷纷落户。商家“抢滩”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公开资料显示:张家口地区风资源储量达2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达1170万千瓦以上,占河北省陆上风资源的71%,占全国陆上风资源的4.6%.
“截至2012年底,张家口已有近80万千瓦风电面临无网可并、无路可走的境地,现在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张家口市发改委原电力处处长张秀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他介绍,按照中国电力科学院专家2006年时的测算,张家口电网容纳风电的极限为144—168万千瓦。而当时,向河北省发改委提出申请准备在张家口落户的风机总容量却超过了500万千瓦。
未来的挑战似乎更大。根据张家口发展规划,到 2015年底,该地区并网风电装机总量将突破800万千瓦。
“其中任何一个数字,对于张家口目前网架结构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冀北电力张家口供电公司调试主任刘伟说,“目前一些地方所能消纳和外送的风电量,几乎是在现有管理手段、运行机制、调度职权等基础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
电网有自己的苦恼,风电开发企业则更显心酸。弃风、窝电本是旧闻,但事件已升级到何种程度却鲜为人知。
“限电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如果通过冀北公司网调,我们公司一个20万千瓦规模的风场在风况最好的时候,最大出力只能保持6.4万千瓦,通过张家口地区调度则能保持9-10万千瓦,总体限电50%-70%.”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此外,一旦因电网无法承受而限制出力,风机只能紧急刹车。强大的刹车惯性,对齿轮箱、风叶都有损害。”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帆则告诉本报记者,在客观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公司只能从技改和内部管控上努力,“这样算下来,2012年全年,我们河北分公司发电量14.67亿千瓦时,限电累计损失电量2.13亿千瓦时。”
情况很不乐观,但矛盾的是,当地风电企业仍然不停地在“跑马圈地”、建设风场。
“张家口这块风资源太好,绝对不能放弃。”上述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说,“就好像开车,现在路破、车多,大家都走不动,但高速公路迟早会有修通的一天。”
通道,还是通道
尽管此前电网企业对风电发展速度已有所预期,但近几年来,风电超速发展还是超出人们预料。
张家口风电困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的电量消纳能力只有170万千瓦左右,而近几年张家口电源装机迅猛增长,于是,消纳不了的电量只能外送。
“根据规划,到2015年底,地区并网风电装机总量将突破800万千瓦,光伏、化学储能、生物发电装机总量将突破65万千瓦,同时,火电、热电装机总量将接近700万千瓦。届时,张家口地区所有机组在满发状态下,电源出力将达到1500万千瓦左右,扣除就地消纳因素,仍有1250万千瓦左右负荷需要外送。”王沛文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张家口电力外送通道十分有限,目前只有三个送出通道,分别为沽源小厂500千伏变电站,该变电站将电力输送到唐山;万全500千伏变电站,该变电站将电力输送到北京顺义;张南500千伏变电站,该变电站将电力输送到北京昌平。
“张家口市不止一次拿出过统一的规划,然而规划赶不上变化,局部层面上的思考也无法解决全局层面上的问题。” 冀北电力张家口供电公司总经理覃朝云表示,“最理想的方案是,站在东北、内蒙、河北省北部新能源长远发展的高度通盘考虑外送问题,在深入调研、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建设特高压输电主通道,在中部、东部负荷中心区域逐步分解、吸纳,建立全国性的新能源消纳市场,在解决能源中心负荷外送问题的同时有效解决负荷中心的电荒问题。”
然而,由于交流特高压建设存在争议,此前规划经过张家口的几条外输线路迟迟没有动工。张家口新能源发展仍然面临着车多路窄、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
“电力输送压力太大,目前情况下新能源送出可以采用的唯一办法就是建设康保、尚义、张北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康保至张北、尚义到张北、张北至张南、蔚县至张南500千伏输电线路,通过500千伏张南站开辟张家口市新能源外送的第二条大通道。如果进展顺利,工程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最快在2014年底建成投产。”覃朝云表示。
这一举动在电网企业看来,颇具无奈意味。国家电网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张家口地区光伏产业方兴未艾,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仍有60%的风资源未能开发利用,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车多路少、无网可并的问题仍将再次凸显。
“重点是这‘三站四线’也是外送华北电网。”刘伟解释道,“随着东北、内蒙周边地区风电装机容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京津唐电网消纳风电能力已经饱和。华北电网这个瓶子总有装满的一天。”
对于“三站四线”通道的建设,企业亦有担忧。“担心当地政府会以新线路建设为由吸引更多风电投资商进入。” 张帆表示,“现在的整体局面是‘狼多肉少’,四条线路建成后,现在已并网的风场都不一定能多送出多少,更别提还有很多没有并网的风场了。”
举步维艰倒逼创新
风电困局之下,政府部门与电网企业不得不探索发展良策。多方努力之后,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成为了冀北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一种新方式。
“示范工程是靠另一条路来解决问题,即控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调性。” 张北县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一年来,示范电站累计输出优质绿色电能近3亿千瓦时,示范比较成功。目前国家电网已做出了扩建示范工程的战略部署,即按照风电40万千瓦、光伏6万千瓦、储能5万千瓦的二期建设规划。”
然而,业内人士却认为,风光储输工程真正规模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原因有二:一是国内没有储能电价,二是储能电池组的寿命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张家口的风电发展不是个案,面临此种情况的,还有东北、内蒙古和甘肃等地。一方面是新能源发电量大增,一方面是送出与消纳压力日益增大,风电“大基地”式发展样本背后凸显的共性问题引人深思:风电究竟如何良性发展。
“重点是计划性。急需国家有关部委依据电网和风电发展现状及前景制定长期的风电开发规划。”一位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在风电建设中,许多省份和地区存在操之过急、揠苗助长的问题。当地政府为了追求GDP,盲目大干特干,问题出来后,却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有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8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增长率分别是105%、127%、106%,每年翻一番。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底,最低新增容量为1300万千瓦。而与高速度发展相伴生的,则是大批新投产机组无法入网、无法送出和数百亿国有资产的白白闲置。
王沛文的建议更为直接,即“提高风电准入门坎”。据他介绍,目前,大批不符合无功就地补偿标准的风场和大量未通过技术检定的风机通过各种渠道取得了入网“路条”,这些项目的入网不仅降低了电网容纳风电的裕度,影响了优质风场的入网,还给电网的稳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比如承德风电开发入门的门槛就很高。承德的风力资源不比张家口差,但当地政府注重电网先行,对风电企业进入有严格的控制,其风电发展也坚持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一个小细节为例,目前承德风场建设一般配套电缆集电线路,其造价比明线高出3-13倍,但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提升集电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