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财经资讯>今年供地基调适度从紧 国土部称保障房应保尽保

今年供地基调适度从紧 国土部称保障房应保尽保

  保障房应保尽保 商品房用地受挤压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获悉,国土部即将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

  “2011年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规模宏大,北京有500多人的主会场,全国各省(区、市)有1300多个分会场。”一位参会的专家回忆说,5万人通过视频聆听了徐绍史部长的报告。

  “参会代表不仅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各有关行业地勘单位、企业、大学等,以及部机关各司局、国家土地督察各派驻地方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等45个部门负责人。”这位专家说,年度会重在谋划一年之计。

  2012年1月5日,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召开前夕,国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2012年的供地结构有更严格的要求,比如住房用地要足额供应保障房建设。

  与此对应,各地正在积极筹备保障房供地。比如,重庆市大规模规划建设公租房,敢于舍弃“土地财政”,采用划拨方式供给公租房建设用地。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断言,2012年供地适度从紧已无悬念。

  总体紧局部松

  “各地已在去年12月31日前申报2012年度建设用地计划,那些未进行建设用地计划申报的单位2012年度将不予供地。”国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的另一位工作人员称,2012年供地提前开战。

  虽然国土部没有宣布开始执行从紧的土地政策,但是行业人士已嗅到了适度从紧的味道。“虽然国土部门没有明确宣告土地政策趋紧,但今年土地政策‘总体紧局部松’的态势,已表露无遗。”地产专家谢逸枫如是评价。

  这并非空穴来风。“2012年700万套保障房的供地很紧张。”在前不久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国土部副部长贠小苏称,今后还有19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还需要150万亩土地,供地压力不小。

  为缓解用地紧张问题,国土部近日下发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既要力争增量,还要盘活存量。

  与房地产密切的另一部委住建部,则批准部分地方政府2012年在集体土地上试点公租房。但记者采访到的情况是,这还必须得到国土部的批示。“确需利用农村建设土地建公租房试点的,由省级政府报批国土部批准。”上述国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官员说。

  “2011年12月,各地已经将2012年的用地计划上报国土部。”国土部规划司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全国土地利用计划采取地方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后发布的方式进行。

  前不久,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在其主持的部长办公会上透露,今年土地供应总量与2011年总体持平,土地保障经济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

  “各地比照2011年用地指标有所增加上报的,最终由国土部对各地上报用地计划是否做出调整进行审批。”地产专家邹晓云表示,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是国土部每年考核地方用地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用地紧张将进一步加剧。”

  保障房应保尽保

  “未来几年内,用于保障房用地出让比例将占到总居住供地计划的50%以上,超过20%的家庭将享有保障房。”近日,中国房地产协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与兰德咨询联合发布的蓝皮书预测。

  鉴于保障房建设供地压力,住建部祭出部分地方政府2012年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公租房试点的大旗。“之前这项政策屡遭反对,但而今保障房供地压力大,故再推行此政策。”谢逸枫分析。

  记者采访发现,保障房供地紧张还另有原因,事实上地方储备的土地并不匮乏,而是各地都不愿意把高成本储备的土地拿来建保障房。对此,在去年8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在保障房建设用地上,要建立一个前瞻性的保障体系,应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土地供应问题。

  即便今年完成保障房供地毫无悬念,但商品房供地也是个大问题。多位专家的观点一致认为,商品房用地因保障房而受到挤压。为此,国土部今年还特地增加了土地城乡统筹周转指标。

  上述国土部规划司官员表示,2012年要严格控制新上马项目用地,土地供应以在建项目为主,通过土地供应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结构调整。

  “要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该官员进一步表示,2012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也会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比如,用地指标安排要向保障房倾斜,优先保障已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的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严禁向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供地。

  “今年土地政策不仅表现在‘保增长’这扇前门开得大大的,还表现在‘保红线’这扇后门关得紧紧的。”徐绍史强调,“保增长”全党、全社会都要保,但是“保红线”除了国土部谁都代替不了。

  “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保护耕地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决不能有丝毫放松。”去年12月29日,徐绍史在其主持召开的第39次部党组会议上称,2012年国土部门将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确保保障房建设用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贵州通报两起重大煤矿事故处理结果

上一篇: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或将两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