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用电保障充足,不会缺电。”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处长赵兴泉告诉记者,目前,“全山西省省调发电厂存煤557万吨,可供使用28天,远高于前些年的库存量。”
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煤炭市场。往年价格一路高涨的紧俏货煤炭,现在却买家难寻,真可谓是“风水轮流转”、冰火两重天。据5月22日发布的环渤海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11元/吨,继续“阴跌”。
“当前煤炭市场延续了去年5月份以来的态势,库存居高不下,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部分企业出现亏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据统计,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亏损面达到22%,同期利润下降了40.3%。
经过了煤炭市场“黄金十年”,一向财大气粗的煤炭企业也不得不开始勒紧裤腰带。“为了节约成本,我们集团各单位都降低了薪酬。同时,办公经费也削减了20%,车辆使用也开始严格控制。”晋煤集团一位工作人员透露道。记者了解到,在“山西第一企”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人甚至因为打印文件时字号过大,而被领导在大会上严厉批评不懂得节约。
煤炭市场如此不景气原因何在?记者走访了解到,此次行业疲软并不是简单的周期现象,而是国内外、行业内外各种因素互动的结果。
首先,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导致市场出现产能过剩,因而这些产煤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至4月,我国进口煤炭1.1亿吨,同比增长25.6%,大量具有价格优势的进口煤挤压了国内煤企的生存空间。
其次,下游产业需求不足。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是煤炭最主要的供应对象,然而,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化工行业利润下降等现象直接导致了煤炭需求不足。而形势最为严峻还是电煤,截至5月10日,六大电企(浙电、上电、粤电、国电、大唐、华能)总量为1595.59万吨,可用23.9天,在高库存的同时,随着汛期临近,水电将进一步挤占火电空间。
第三,行业内部产能扩张。2008年结束的煤炭和煤矿是山西省近年来最大的动作,山西一举进入了“大矿时代”,其特征就是办矿主体大幅减少、矿井现代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产能扩张。而近年来,随着勘探、开采技术、运输能力等因素的变化,内蒙古、陕西、新疆等产煤大省(区)的产能扩张步伐迈得更大。
加之新能源的发展、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环保要求的日趋提高等因素交织影响,煤炭行业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不景气阶段。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了?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都否定了这种说法。“煤炭的能源支柱地位目前很难改变,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生产煤炭,31个省(市、自治区)使用煤炭,去年,煤炭消费在我国所有能源一次消费中占比70%。”姜智敏说,“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任务还很艰巨,这些都需要煤炭的支撑。”更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随着库存消化以及冬季用煤高峰的影响,预计今年9月煤炭市场将会企稳上扬。
同时有消息称,日前国家能源局正就限制高硫低卡煤进口规定在行业内征求意见,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此举或将缓解煤炭低迷的现状。
尽管如此,煤炭企业“躺在煤堆上数钱”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调整经营势在必行。在山西,延长产业链、多元化经营、行业联营等思路已被各大煤企践行着:晋煤集团七成以上的收入来自煤化工产业;山西煤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合并重组,实现煤电“联姻”;同煤集团大力发展风电项目;焦煤集团与太钢实现战略合作……
在企业苦练内功的同时,专家建议政府也应在宏观层面上限制产能、清费正税、规范进口煤炭管理,以促进煤炭行业早日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