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跌跌不休引全行业萎靡不振。
步入6月,尽管国内传统的夏季用电高峰即将来临,但煤炭市场持续弱势下跌的格局尚未改变。
据最新公布的第三期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CTPI)显示,山西煤炭综合指数报于103.04点,较上期下跌1.40点。其中,喷吹煤价格指数报于112.82点,环比跌幅3.88%;炼焦煤价格指数下跌2.52%;动力煤和化工煤价格指数环比走平。
地方政府积极救市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全国重点煤炭省市积极展开各类“救市措施”,欲再次通过行政干预手段调解市场,扭转财政收入为此严重受挫的局面。
譬如,山东省发文限制铁路装运外地煤进入省内;河南省也实行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煤量与发电量挂钩的“煤电互保”政策;近期坊间更有传言说,安徽省拟出台政策强制推动执行省内“中长协”电煤协议,而且价格将会高出市场数十元甚至近百元。
周五(6月7日),本报记者从一位接近山西省发改委的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政府层面已经在部署研究限制过境煤的措施,考虑在公路运输上设限,严格排查,以减少内蒙古和陕西煤炭对省内资源的冲击。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粗略计算,今年1-4月约有近3000万吨外省煤炭进入山西市场。据此测算,今年全年可能会有近9000万吨外省煤炭挤占山西煤炭企业份额,而这一比例约占山西省内煤炭消费的三分之一。
煤价告别黄金十年,堪比卖白菜,“产能过剩更是引发市场竞争陷入了白热化”。
救市措施不适市场
业内分析师对此撰文写道,无论是山西、河南还是安徽省正在或即将出台的政策措施,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通过行政干预手段来缓解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保障本土煤炭企业的生产,尽力推动煤炭价格加速筑底反弹。
不过,“事实上这类政策均属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与此前煤炭价格高涨时,多地限制本省煤炭外运的政策如出一辙,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的同时直接损害煤电企业的双方利益。”民间独立智库安邦咨询研究员陈哲如是说。
针对上述问题,陈哲还向《现代物流报》记者举例表示,河南地方保护政策推出后,山西省向郑州铁路局发送煤炭数量急剧下降,直接加重了山西煤炭企业运营压力;同时,河南境内煤价被变相提高,发热量为5000大卡电煤坑口价格为0.11元/大卡,加上运费竟比市场价高出60-80元/吨,不禁增加了用煤企业的采购成本,同样无益于省内经济发展。
不光如此,一定程度上这还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重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局面。随着煤炭产能越来越大,库存越来越多,不久之后煤炭行业也将重蹈钢铁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煤炭恐陷产能过剩
徽商期货研究所焦炭分析师许晴蕊介绍,譬如目前华北和西南地区的独立焦化厂的焦炭库存还在进一步上升,主要港口中天津港焦炭库存方从5月中旬开始按日逐步攀升,目前最新数据接近200万吨。而港口炼焦煤方面的库存同样保持高位,尤其京唐港达到524万吨,去库存形势十分严峻。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6月6日钢材指数3340,下跌0.30%;焦炭指数1200,持平;铁矿石指数1020,持平。但现货市场中煤焦钢的报价却仍未止跌。
一些受访的业内专家表示,从这段时间来看,由于国内外煤价价差较小且今年雨水情况弱于去年,因此今年6月不会出现和去年一样因港口价急跌而导致的全行业所有环节价格骤降,但需求低迷,加之库存高位,煤价触底仍待时日。
显而易见,地方政府与其出台的行政干预措施,以及通过减少市场竞争甚至直接增加隐性补贴等来缓解煤炭企业经营困境的初衷,在短期内是很难发挥成效。在陈哲看来,地方政府与此这样,还不如切实清理地方不合理税费、清剿市场灰色经营行为来实现为煤炭企业减负。
同时,“地方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杜绝同行间的恶意竞争,引导企业健康稳健发展。否则,地方政府‘圈养’的企业只能在盛世淘金,遇到行业低谷时难有抵抗能力,而这样的企业只能是行业的负担,终将面临行业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