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铁道部的拆分打破了铁路王国的坚固堡垒,但其下辖的部分重要企业仍留有铜墙铁壁的“铁路特色”。
昨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中央部门单位201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审计查出原铁道部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156787.22万元,其中2012年154922.4万元;其他财政收支方面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80580.04万元。
记者梳理审计明细发现,审计结果显示的违规款项内容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部门。其中,原铁道部及所属信息技术中心申报涉及金额152347.76万元的新增项目未按规定编制可行性报告或未在项目申报书中列明具体用途。此外,下属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下称“铁科院”)在2004~2011年间直接从原铁道部获得基本项目45个,涉及金额73833万元。
“铁科院‘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三位一体的角色早在铁道部拆分前就受到多方面的质疑。如今铁道部拆分,铁科院平移到中国铁路总公司,仍然具有鲜明的‘老铁路’特色。”昨日,一名接近铁路系统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若不对该系统改制打破垄断,恐怕难以真正实现铁路的市场化。
信息技术领域成重灾区
过去,对于铁路的监督主要集中在工程和采购等领域,但昨日发布的报告多处提及原铁道部及所属单位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款项违规。
前述人士介绍,由于铁路相关技术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这一市场早年几乎是绝对垄断。但随着信息领域的扩宽和企业的壮大,垄断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最明显的就是这两年12306网站的招标事件,原铁道部坚称是按公开招标程序走的,但市场显然有很多质疑。”上述人士称,由审计结果来看,铁路系统信息系统的改革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审计报告,2012年预算执行中主要存在且涉及金额最大的问题是原铁道部及所属信息技术中心等单位申报127个新增项目预算,未按规定编制可行性报告或未在项目申报书中列明具体用途,涉及金额152347.76万元。
与此同时,已于2002年改制为企业,且只享受2年“基本建设项目由中央给予补助支持”政策的铁科院,在2004~2011年间,获得原铁道部动用铁路建设基金和预算内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45个,涉及金额73833万元。
不仅如此,审计署列出的存在款项问题还有多项涉及铁科院和信息技术中心等部门。报告称,所属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下称“标准所”)在“铁路预算外改革安排支出”项目中列支正式职工工资等人员经费2486.88万元,其中2012年622.06万元;信息技术中心在项目支出中编报办公楼租赁费、物业费预算917.73万元、358万元并获批准,预算编制不够规范;所属标准所下属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自2010年5月开始,在未经报批的情况下收取铁路产品认证费5662.04万元,其中2012年收取1934.33万元。
“与实际的条线工程招标相比,信息技术涉及国家安全,发展也比较迅速,不能用一刀切的改革方式。”前述人士称。但他同时认为,一味“闭门造车”不仅不利于技术的发展革新,更不利于铁路市场化的推进。
铁科院成改革盲区?
在改制成为企业后,作为下属“嫡系”企业,铁科院享受了诸多“优惠”。其中,累计投资达10亿元以上的12306网站就是由铁道部信息中心和铁科院共同开发。网站上线后,铁科院负责后续开发和维护。
“这就是一个自己人的游戏,铁科院自己制定标准,判定是否达标,同时他自己也是当事人。我们从没认为它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实权很大的政府部门。”一名从事铁路下游产品的企业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此评论。
铁科院2002年由国家事业单位转制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咨询等业务为一体的铁道部直属大型科技企业。铁科院下设17个单位,其中包括11个研究所和其他配套单位。
不仅如此,这些研究所中有的还有自己的下属公司,比如标准计量研究所下面成立了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国家轨道衡计量站三个独立机构。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中心虽然一直以企业化的模式运作,却承担着极多的行政职能。例如,产品认证中心、工程检测中心等均是“实权部门”,左右着产品的市场准入和工程是否合格。此外,还承担着制订铁路多项技术标准以及技术创新等任务,在铁道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铁科院既做“教练员”、“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矛盾角色不仅引来企业的不满,在原铁道部也有诸多争议。原铁道部一名技术监管的官员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毫不讳言地称,铁路要改革,千万不能忘记铁科院。
在铁总成立以前,业内猜想原铁道部将会对铁科院进行拆分,独立于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但最后还是划归铁总。北方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认为,铁科院划归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利于其产研融合,但随着未来铁路总公司的进一步重组,铁科院可能会独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