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神华和中煤双双大幅下调煤炭挂牌价格,主要原因如下:
1. 市场疲软,北方港口煤多船少。
进入6月份,沿海煤炭市场极度疲软,用户购煤欲望低,到港拉煤船舶数量创下历史新低。尤其中下旬,日均在秦皇岛港下锚船舶保持在40艘左右,其中,已办手续船舶只有10艘左右。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有一半泊位在空泊,处于等船状态,造成这些港口煤炭进多出少,库存快速增加。截止昨日,环渤海五大港口(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老港、国投京唐港、天津港)合计存煤2081万吨,较月初增加252万吨。北方发煤港口存煤快速增加,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悲观气氛浓厚。
2.用户积极消耗自身库存,压低煤价。
下游电厂库存较高,截止昨日,沿海六大电厂合计存煤1590万吨,较月初增加了54万吨,存煤可用天数21天,其中,浙能电厂存煤可用天数达39天。尽管6月下旬以来,六大沿海电厂日耗煤数量已由前一阶段的67万吨左右增加到75万吨,但目前电厂主要消耗的是自身库存,拉煤积极性没有提高。用户普遍预料:市场仍会保持弱势,国内煤价还会再降,直到与进口煤价格相当。因此,对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很多船舶抛锚待命,不急于拉运煤炭;而是等待煤炭企业继续降价,再办理手续、拉运煤炭。由于煤价过低,很多中小型经销企业难以维持经营,纷纷退出市场,而留下的是只有“三西”主力煤炭企业。其中,实力雄厚的神华、中煤两集团在降价销售与丢掉市场之间,毅然选择了继续降价销售。值得注意的是,神华、中煤两大集团与一些中小发煤企业不同,两企业追求目标的是确保下游用煤需求以及保住销售量,巩固市场。两煤企率先降价销售后,必然会刺激市场需求,增加自身的煤炭销售量。但是,降价狂潮一旦掀起,必然会带动其他煤企也跟风降价。
3.市场竞争的需要,只能选择降价。
国内煤炭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过大,造成煤价偏高。目前,除了神华集团新型露天煤矿较多,开采成本较低以外;中煤集团紧随其后,它的露天矿和井工矿各占一半,成本不小,但实力雄厚,用户群广。其它“三西”煤矿,包括同煤集团及他的旗下分公司,朔州等地中小煤矿,大都为地下几百米挖煤的井工矿井,开采煤层质量上不占优势,且需要对煤炭进行洗选加工,或配比后才能装车外运,生产成本大,负担重,加上铁路运费,港杂费,以及海运费等等,煤炭运到宁波、广州等接卸港口后,到岸价格自然高出澳洲煤和印尼煤几十元,质量、价格无优势可言。唯独神华、中煤两个集团能够发挥优势,销售的煤炭能与进口煤炭做比拼。大型煤炭企业如果不降价,用户群就会丢失,主要耗煤企业会减少国内煤炭的拉运。因此,大型煤炭企业必须将煤价降到合理位置,以巩固市场份额,与进口煤做竞争。
4.受国际经济形势和进口煤冲击,需要降价。
尽管1-5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和GDP仍保持微弱的增势,预示着经济保持稳步增长。但国际大环境不好,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市场不会独善其身。近日,澳大利亚、印尼等国进口煤大幅降价销售,国内煤也会跟风下降。截至6月21日当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报收82.26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跌1.06美元/吨,跌幅为1.27%;南非理查德港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76.67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跌1.1美元/吨,跌幅为1.41%;欧洲ARA三港市场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73.02美元/吨,环比前一周下跌2.37美元/吨,跌幅为3.14%。出于降低购煤成本的需要,我国电力企业和进口贸易商掀起了进口煤的狂飙。回顾2011年,我国主要港口海运煤炭6.5亿吨,其中外贸煤1402万吨,进口煤比例不高;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含褐煤)2.89亿吨,同比增长29.8%,其中63%是直接供给沿海电厂的,沿海地区采购外煤1.82亿吨以上。去年,国电集团采购进口煤炭1100万吨,今年,进口煤要达到3000万吨;华能电厂进口煤也将从10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进口动力煤占沿海煤炭调入量的比重已经从2008年的6.8%,增长到2011年的21.7%,2012年为27.8%,今年一季度达到33%左右。
5.中煤和神华两大集团对订价方式发生改变。
中煤和神华两大集团此次下调煤价,似乎违背了之前他们的承诺,即:神华煤炭按当期环渤海煤炭价格下调10元/吨进行交易;中煤集团基本按照环渤海煤价进行挂牌,环渤海煤价上下调整超过3%时,中煤报价也相应进行调整。而这次两家企业自行大幅下调煤价,却没有与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联动,标志着两集团的订价挂牌方式将发生改变。(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