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理称,未来还会增加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到2015年碳排放市场体系建立时,规模以上企业都应有自己的碳排放报告体系。而根据碳排放核算制度报告体系,凡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及制品生产的企业都在建立碳排放核算报告和参与碳交易范围之内。“年消耗1万吨以上标准煤的钢企都在这个体系之内。”蒋兆理说。
这表明,未来几乎所有钢企都将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用购买配额的方式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据蒋兆理介绍,碳排放目前有两种交易体系,一种是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该体系把一些企业在节能减排中认定的减排量形成产品,拿到交易市场销售。宝钢等一些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花钱买减排量,对排放项目进行中和。该交易体系的基础是社会责任,非强制性。
另一种就是强制交易体系。以深圳为例,深圳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实际排放量进行核查,每个企业根据自身排放量与拿到的配额之间进行比对,如果排放量超过配额,可以选择购买其他企业的,排放量若低于所得配额则可以再去市场销售。
目前我国主要推行自愿交易体系,据记者了解,自愿交易体系市场消费群体庞大,国际市场交易量也很大,但由于没有强制性,总量并未大幅增长。
蒋兆理称,中国目前推行自愿交易体系的目的在于“练兵”。目前,国家对于碳排放交易试点范围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相关基础制度和技术支撑以及监管工作还处于研讨和推进阶段。
蒋兆理也承认,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基础性工作还很不扎实。宝钢一位节能环保技术人员称,国内目前还处于摸清企业家底、弄清碳排放现状阶段。
如何确定试点地区排放总量限制?陈健称,实际上地区碳排放总量需要根据当地每个企业自报排放量,再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和与国外签订的协定,才能确定出来,进而再确定碳排放配额的增量与减量。
碳排放交易排查制度分为两个层面,企业自查和政府介入强制排查。
试点城市中,国家发改委制定每吨二氧化碳排放购买价格区间为30元~80元,交易期限为三年,企业可以在第二年结算前选择交易配额,如果看涨配额价格,企业也可以囤积配额等价高时再出手。
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已经听取社科院建议,将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相关部委考虑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所。该交易所包括强制排查的职能,核查企业自报排放量和减排量是否属实,以确定企业是否具有参与碳排放交易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