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综合多方预测,7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约2.8%,逼近3%的温和通胀警戒线。“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的政策定调,使得市场重新重视物价可能对下半年政策产生的影响。
多数机构预测7月CPI同比增长2.8%,较6月增加0.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7月中旬以来多数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预计7月食品价格涨幅相比6月小幅回升;考虑到近三个月非食品价格基本平稳,预计7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6月基本持平;7月翘尾因素则相比6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初步判断,7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 .6%至3%,取中值为2 .8%,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
第一创业证券报告预测7月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
联讯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杨为敩也预测7月CPI涨幅为2.8%。他表示,CPI的翘尾因素仍处于较高位置,而7月粮食和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加之菜价跌幅明显收窄,对CPI起到拉动作用。
从经济总体增长情况和猪肉价格走势看,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不能忽视。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说,尽管经济失速下滑的可能性较低,但考虑到下半年稳增长政策空间有限且宏观调控重心仍是调结构,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较二季度仅小幅回升。经济走势决定着通胀走势,因此CPI仍会上行,不过幅度有限。
在猪肉价格走势方面,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6月下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涨势明显,目前已高于去年同期。“近期猪肉价格上涨速度快、幅度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记者,夏季一般是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局部地区阶段性供应较少,养殖户出现惜售心理,从而推升了生猪和猪肉价格。
综合来看,物价持续上涨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预测,今年CPI涨幅可能比2012年有所回升。该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对记者表示,除了上述原因,通胀压力还来自三个方面。首先,一些主要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下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上涨,从而导致我国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其次,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的不断上涨,将推动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第三,若经济增速有所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降幅可能会收窄,甚至转为上涨,从而对CPI形成传导压力。
物价上涨压力将对宏观调控起到限制作用。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对记者说,中国现在既有潜在通胀压力,又有经济下行风险,这就决定了“稳中求进”的调子在下半年不会改变。防经济下行和防通胀所要求的宏观政策是相反的,所以只能采取松紧搭配的反方向组合。增大货币供应量本来是扩大需求最简单的办法,但因为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增发货币将来的问题可能会更大,所以不太敢刺激需求,要想方设法盘活存量。
也有专家认为,虽然下半年物价可能继续上行,但目前没有迹象显示中央对通胀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加。对比4月25日与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发展提出的10项具体要求,前者在第四条提出“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做好重要商品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后者在第九条提出“稳定价格总水平,加强重要商品产供销衔接,努力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影响”。谢亚轩认为,这显示“控通胀”在政策目标中的紧迫性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