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披露半年报的时间日益临近,盈利艰难的钢铁上市公司纷纷开始大玩会计手段以求粉饰业绩。
翻阅近一段时间来的钢铁上市公司公告不难发现,在7月中旬到8月初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是柳州钢铁“意外发现”8千万存货,计入2012年利润,后是山东钢铁调整折旧年限增利5亿元。
而遍观整个行业,在行业低迷之时,使用会计手段来装饰业绩俨然已经成为行业现象。除了柳钢、山钢之外,*ST鞍钢、华菱钢铁、新钢股份、武钢股份、太钢不锈等大型钢厂都在使用会计手段以调控利润。
会计手段成风
在当下整个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会计手段俨然已经成为粉饰业绩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8月3日,山东钢铁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固定资产目前的实际情况,将房屋的折旧年限由30-35年调整为35-40年,建筑物的折旧年限由20-30年调整为30-35年,通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0-15年调整为15-20年,专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0-15年调整为15-20年。
山东钢铁称,此次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的业务范围无影响,经公司初步测算,预计2013年4-12月固定资产折旧额减少7.27亿元,净利润增加5.45亿元,并且认为,调整后公司的财务信息将更为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据了解,在换股吸收合并莱钢股份之后,2012年3月22日济南钢铁正式更名为山东钢铁。然而颇为尴尬的是,自2004年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盈利的济南钢铁更名当年就巨亏38.36亿元。
进入2013年以来,山东钢铁在经营上依旧没有太多起色。根据公司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前三月仅实现净利润259万元。排除营业外收入,公司的主营业务并没有太多起色。
“此番山东钢铁调整折旧年限的做法,其真实意图就是为了避免今年再度出现亏损,从而避免最终像此前的鞍钢股份一样被‘披星戴帽’。”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沈一冰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东钢铁成立以前,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都曾在2011年11月调整过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因此,此次山东钢铁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是在2011年基础上再调整,也就表明山东钢铁两次调节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增利。
事实上,通过调整折旧方案来改善业绩的做法在业内并不少见。去年年底,当时的鞍钢股份就决定从2013年起对部分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由30年调整为40年,传导、机械等由之前的15年调整为19年,这为该公司带来9亿元净利润。
通过这样的方法,企业得到的效果的确是立竿见影的。根据*ST鞍钢此前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有望扭亏为盈,实现净利7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则亏损了19.76亿元。
实际上,利用会计手段“扮靓”业绩的做法在钢铁行业内已经蔚然成风。许多大型钢企,诸如华菱钢铁、新钢股份、武钢股份、太钢不锈都曾通过会计手段增加利润。
同时,钢企使用的会计手段并不局限于调整折旧年限,据业内人士介绍,降低折旧数额、改变坏账计提比率等方法也是常用的手段。更有甚者,钢企还通过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来直接获取利润,凌钢股份今年6月从辽宁省朝阳市财政局获得财政补助资金3.5亿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颓势难掩
尽管会计手段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上市钢企提振了自己的业绩,但是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一位长年从事钢铁经营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会计手段就像一面哈哈镜,可能从这面镜子里看到的企业业绩很漂亮、很饱满,但是终归不是它本来的样子。相反的,这更凸显了当下钢铁行业的颓势,如果情况都还不错的话,又何必费尽心思去装饰自己的业绩呢。”
“通过调整折旧年限这种做法来获取利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张铁山告诉记者。
而在企业努力粉饰业绩的背后,整个行业的确处在加速下滑的态势之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都将处于微利经营的状态,甚至会出现年度亏损。”宝钢股份董事长徐乐江日前在中钢协的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由于产能继续增长、原料价格、融资成本等多因素交织,下半年行业经营难言乐观。”
根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纳入统计的86家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7亿元,其中还包括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少提折旧所产生的利润约15亿元。
与此同时,企业分化也非常明显。上半年累计亏损企业35家,亏损面高达40.7%,同比扩大3.49个百分点。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中,亏损前10的企业累计亏损91.25亿元。其中,销售利润率仅为0.13%,远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5.4%这一水平。
实际上,尽管一部分钢企在发布业绩快报中看好自己的中报业绩,但是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这些企业的盈利来源大多数都来自于资产置换、会计手段和非钢产业,而主营业务方面仍然深陷亏损。
比如,而从账面来看,*ST鞍钢的确处于盈利状态,但是如果除去公司通过资产置换所带来的近7亿元的利润,整个鞍钢的生产经营依然处于亏损的状态。
4年亏损超百亿的首钢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公司虽然减亏成功,但是其钢铁主业仅保留了冷轧薄板和部分线材(存续经营部分)的生产经营。
“当前钢铁价格不断跌落,产能却依然维持高位,钢铁企业想在钢铁主业上有所斩获是不太可能的,要想扭亏,目前只能靠会计手段和置换资产这样的方法来获取最直接的利润。”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是这对整个钢铁行业来说并没有任何良性的改变,主业是一个企业的根,根的问题不解决,公司接下来的业绩不会有任何实质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