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资源部长加里?格雷(Gary Grey)表示,过去一年里,澳大利亚煤炭业已解雇了逾1.1万名工人,裁员幅度达五分之一。裁员是全球性矿业公司为控制成本而孤注一掷之举。在长达十年的大宗商品狂热中,矿业公司成本已大幅攀升。
报道称,过去两年里,用于发电的热能煤的现货价格下降了约30%,跌至每吨不到80美元。炼钢关键原料焦煤的合同价格则下降了50%至每吨145美元。价格下滑的影响十分巨大。采矿集团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德银在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估算,自2005年以来,必和必拓与力拓在澳大利亚的煤矿资产的成本基础已上升了320%。在煤价较高之时,这样的成本是可控的,但情况已发生变化。
《金融时报》指出,在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采矿业的对策一直是削减日常费用,取消项目和关闭矿场。全球最大海运炼焦煤出口商必和必拓表示,已在煤炭业务上削减了8亿美元成本,并关闭了两家不盈利的矿场。
煤炭业危机已成为澳大利亚激烈争论的焦点。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问题专家郜若素(Ross Garnaut)认为,危机源头在于大型矿业集团,它们在价格不断上涨时过度投资,忽略了需求放缓、尤其是中国需求放缓的可能性。采矿业则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危机是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报道指出,大型矿业集团一边想方设法进行调整,一边寻求在澳大利亚启动新矿场时,在规划和审批流程方面争取到更大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