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财经资讯>晋煤企与五大电力签中长期协议

晋煤企与五大电力签中长期协议

据新华网消息,日前,山西省内7家煤炭大集团与五大电力央企及部分地方电力企业签订了电煤供应中长期协议。此次协议以经济合同的形式签订,更具法律约束力,煤电双方明确约定了结算价格。

  长安能源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李廷向《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山西此举对整个煤炭市场,特别是动力煤市场具有示范效应,煤电供需双方长期合同签订的步伐可能会加快。

  约定煤炭价格、数量、质量

  7月底,山西省出台的“煤炭20条”提出,鼓励煤炭企业与电力、冶金、焦化等重点用户签订长期协议合同,建立和谐煤电关系。

  据新华网报道,此次协议签订前,煤电双方都对各自的可供能源、煤炭需求进行了详细地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双方按照“自主衔接资源,自主签订合同,自主协商价格、自觉履行合同”的原则,用经济合同的形式签订了煤炭供需协议,明确约定了煤炭供应的数量、质量,特别是在价格确定上,双方通过多种形式明确约定了结算价格。

  记者从山西五大煤炭集团官网了解到,此次购销协议的签约主要由山西省政府主办,参与签约的电力企业包括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浙能集团、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煤炭企业包括山西省七大煤炭集团:同煤集团、焦煤集团、潞安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山煤集团以及今年刚成立的晋能集团。

  中国煤炭资源网煤焦行业分析师王旭峰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签约是先约定了数量,关于价格的约定大概是定立基准价再根据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进行上下浮动,具体的签约价格会再举行会议签订。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煤炭企业和电力集团签订的购销合同的价格依据是按照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而非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定价模式听上去更像是煤炭行业内部两类企业对指数定价权的争夺。

  据悉,太原煤炭价格指数今年7月份刚开始对外发布,受到了山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全国首家主产地煤炭价格指数。王旭峰分析称,目前大部分的山西公路煤炭交易和铁路煤炭交易都是通过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来实现,政府也确实是在大力推动该指数。

  神华已抢先一步

  李廷表示,签订长期供需合同对煤电双方都是有利的,电力企业能够稳定供货渠道,煤炭企业能够更好地安排生产,但前提是双方平等、自主、自愿。

  日前,山西官方媒体报道,为了促进煤炭销售,山西省长李小鹏曾进京拜会部委并和五大电力座谈,此后山西省出台“煤炭20条”进行救市。这次山西省内煤炭企业和五大电力合作的促成,与山西省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目前形势下,个人认为,煤电双方签订长期合同,对煤炭市场暂时不会带来明显影响,利好更是谈不上。”李廷认为,针对煤炭的需求并未增加,电厂也不会因签订了长期合同不去进口外煤。

  王旭峰透露,煤电中长期合作购销协议的签订,此前行业老大神华集团已经开始行动了。据悉,神华借助其他煤企难以比拟的成本优势,在山西之前和电厂已经进行了一轮谈判,实施的措施是,按照5500大卡的秦皇岛挂牌价低20元,给5800大卡的煤,在秦皇岛挂牌价低20元的基础上,再降60~70元平仓,在各大发电集团一厂一价的推进。

  “山西的煤炭企业相比神华已经晚了一步了。”王旭峰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具体的山西煤炭企业和五大电力约定的数量,估计量不会很大,因为按照神华的低价格来说,电厂肯定还是会首选神华的煤。

  记者从山西煤炭企业官网获悉,此次的煤电合作不仅是煤炭的购销协议,还涵盖煤电多领域。山西副省长任润厚亦在上述签约仪式上表示,希望五大电力集团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与山西低热值发电、煤电一体化、煤层气开发等多领域的合作,提升合作水平。

  同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有喜表示,会全力加快新项目建设。“要抓住国家鼓励建设坑口电厂,以及山西低热值煤项目核准的机遇,加快大同、运城(临汾)、长冶三大煤电基地建设,确保今年电力装机上千万规模,“十二五”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成为全国前列的大型煤电集团。

  据悉,日前,山西省政府获得部委支持,国家能源局在最近的首次下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部分核准权,将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权限委托给山西省政府。而在煤炭富集区中,山西省是唯一获得这一审批权下放的省份。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获得低热值煤发电项目部分审批权或是山西省煤炭企业和五大电力企业签订上述中长期协议的筹码。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抢房慌”蔓延加剧楼市供需矛盾

上一篇:兖州煤业 23.5亿巨亏暴露财务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