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和生产系统,提升装备水平。该矿组织矿井采、掘、机、运、通、地测等各专业协同把脉矿井生产系统,全面剖析当前生产系统和装备状况,从系统 设计、技术装备、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运输效率。同时,科学统筹煤炭开采,从工作面布置、巷道开拓,到供风、供水、供电等进行全系统优化,促进矿 井长远发展。结合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以装备优化减少用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劳动效率。坚持专业会审制度,工程设计及设计变更时,实行多专业会审,确 保施工方案最优化,杜绝返工、重复用工等造成的浪费。优化生产系统,整合资源,及时封闭长期不用的巷道,撤除长期不用的设备,降低设备系统占用带来的投 入。
优化人员队伍和劳动组织,提高工作效率。该矿科学分析矿井各专业人员队伍构成及工作量定额情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证采掘队伍稳定,优化调配安撤 队伍,充实力量,保证生产接续之需。一是兼岗提效,分析研究因不同专业之间平行施工造成的怠工、窝工现象,实施基层单位责任区内所有零星施工“承包制”, 减少工时浪费。二是并岗整合,对劳动效率不高、分散性施工较多的单位,建立专业化施工队伍,充分发挥人力集中优势。
优化专业职能和责任划分,提高机关效能。该矿进一步优化职能划分,理顺机关科室业务职能,注重发挥机关业务管理作用。明确各专业科室职责定位,系统 整治责权重复、职能交叉的现象,建立责权清晰、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围绕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实施科学高效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基层 满意度,做到指导到位、服务到位、考核严格。(梁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