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动力煤期货上市答记者问实录

动力煤期货上市答记者问实录

 央视记者:期货上市对我国经济运行有何意义?

  
郑商所副总经理巫克力:各位记者朋友们,上午好!在回答央视记者的问题前,我想借此机会讲几句。去年底,也是在这里,郑商所举行了玻璃期货以及菜籽菜粕期货的上市新闻发布会。如今,不到一年时间,玻璃和菜粕已成为期货市场的重要品种;而今,我们又迎来了动力煤期货的上市,对此,我们充满更大的憧憬和信心。

刚才,央视提到动力煤期货上市对我国经济运行有何意义?对这个问题,我想以“一个中心,两条主线”来回答:

“一个中心”是指:我们在研发与上市动力煤期货的漫长过程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中心目标,即利用期货交易机制与交易平台,建立我国煤炭市场的中远期价格体系,以此带动和促进煤炭现货即期价格体系的优化,进而形成煤炭期货与现货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煤炭综合价格体系。这一价格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资产的价值评估与价值实现,简单说,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同时,煤炭又是诸多产业如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的原料源头,煤炭产业的稳定与安全是我国未来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和关键。所以,通过动力煤期货的上市,促进煤炭中远期价格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

“两条主线”是指:一方面是市场化机制。煤炭的价格体系建设取决于煤炭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要在改革中创新,要在创新中形成和强化的市场化形成机制;而在煤炭领域推出期货交易交割机制,就是深化煤炭市场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这种措施将给煤炭产业的原料购销、库存管理、业绩评估、产业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方面,带来改革的红利、创新的红利,以及由此而来的产业整合发展的动力。所以,动力煤期货的上市,不单单是一项金融工具的推出,而是多年来国家在煤炭领域推行经济市场化发展道路的深化和延伸,这是一种大势所趋,是水到渠成的必然产物。

另一方面是宏观调控机制。即煤炭的价格体系建设,需要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配合煤炭市场化机制的运行,通过建立一系列政策导向机制,应对和规避煤炭价格非正常波动所带来的危害。比如:建立煤炭储备基地,通过储备吞吐机制,来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又比如:建立和完善煤炭现货物流交易市场,通过仓储物流的布局,来提高期现货交割对接的效率;等等。而如果动力煤期货能实现有效运行,将有助于国家利用煤炭期货市场所释放出的中远期价格信号,促进产业要素的调整和整合,从而大大增强这些宏观政策措施的前瞻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所以,动力煤期货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如何兼顾上述“一个中心,两条主线”,是郑商所未来需要积极思考和把握的工作。好,这个问题就回答这些。

动力煤期货上市对我国煤电行业有何影响?

郑商所副总经理巫克力:总的来说,动力煤期货上市对我国煤、电行业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去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取消电煤重点合同,这是煤炭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但煤价放开后,也会带来几个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一是在交易机制方面,现货贸易谈判的价格基准怎么定?二是在避险机制方面,市场价格的波动变大了,煤电企业怎么避险?三是在交割机制方面,价格波动加剧引发的现货市场交割履约率如何保证和提高?现货交易购销平台如何拓展?企业库存管理中的经营模式如何完善?等等。

从煤价交易的形成机制来看,煤炭价格双轨制取消后,通过场内市场集中交易形成的动力煤期货价格,将逐步成为煤、电企业贸易谈判的新的价格基准,进而为煤电企业引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贸易通行的“点价”贸易方式创造条件(即在期货价格的基础上加入双方协商一致的升贴水,来确定现货交易的价格),以此减少煤炭定价分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从煤价波动的避险机制来看,近几年,调整频率显著加快,波动日渐频繁,特别是煤价放开后,煤电企业对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和平台的需求更加迫切。动力煤期货上市后,煤电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货、期货两个市场,通过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现货、期货“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价格下降时,可及早调整生产计划,并通过卖出套期保值提前锁定利润,保持稳健运营;另一方面,在价格上升时,电力企业可及早调整采购计划,并通过买入套期保值提前锁定生产成本,实现稳健发展。

从煤炭现货的交割机制来看,动力煤期货推出后,由于实行严格的交易、交割、结算、风险控制等制度,参与者在进行动力煤期货交割时,无需担心违约和货款支付问题,这就为煤电企业拓宽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利平台。具体表现在:一是煤电买卖双方可以通过期货标准化合约的交易以及交易所中央对手方的履约保证机制,大大提高煤炭现货交割的履约率,形成和强化高效率的契约关系和契约文化;二是煤炭企业在当前市场价格处于下行通道的情形下,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充足的流动性,在期货盘面上以合适的价位卖出,并通过交割实现实物销售,由单一现货市场卖煤转变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结合卖煤;三是电力企业可以借助动力煤期货进一步丰富其采购模式,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虚拟库存”的功能以及保证金制度,降低库存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总之,动力煤期货上市后,借助期货这一金融工具内在的运行机制,将促进我国煤、电行业在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实现精细化、规模化经营,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当然,这也需要包括咱们新闻媒体在内的市场各方参与者,大力开展市场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期货运行机制的认识,趋利避害,提高利用期货根据的实际效果。

动力煤期货合约制度的设计有何创新?相应的投资者教育及市场培育涉及哪些工作?

郑商所总经理业务助理 魏振祥:(一) 动力煤期货合约制度创新之处

1、质量指标设计思路创新

交易过程中仅设计体现价格的发热量、全硫和全水三个指标,而在交割配对环节要求卖方公布更多指标,由买方自主配对实现个性化指标需求,使得质量指标在交易与交割环节有机结合。

2、交割地布局创新

常规期货品种中,大多是在生产地或者消费地设置交割地点,动力煤以港口中转地为主交割地,将现货的运输难点交给卖方,大大提高了交割效率,使得产地与销地有机结合。

3、交割方式创新:船板交割+厂库交割

尽管普麦、油菜籽已经采用了车(船)板交割,但实质上基本是车板交割,动力煤是第一个以船板交割为主的品种。动力煤期货不适合常规的仓库仓单交割,采用船板交割,与现货交收惯例保持一致。同时增加了厂库交割,而厂库既可进行仓单交割也可进行船板交割是第一次。两种方式的结合是第一次,也使得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可以有机结合。

4、厂库仓单提货模式创新(重大创新)

目前其他期货品种厂库仓单都以厂库所在地作为提货地点,动力煤期货初期设计时也是在坑口提货,但难点是升贴水差异大、变化大,最终基准提货点设在港口,与船板交割的基准地相同。非港口提货时升贴水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则港口交割,等于还是船板交割。这样把升贴水交由市场决定,而且可以不断调整,实现了标准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通过以上几点,较好地解决了动力煤期货合约与制度规则设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动力煤期货上市后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奠定了基础。

(二)投资者教育及市场培育

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持续深入的市场培训和投资者培育工作。动力煤具有规模大、地位高、影响广三大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郑商所在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培育方面,制定了系统周密的计划并在积极推进,上市前举办了30多场培训班。

1. 郑商所单独组织培训。一是期货公司高管和分析师培训。为期四天的分析师培训班,有566名分析师参加了动力煤期货的培训;二是深入大企业进行一对一交流;三是持续做好针对投资者的动力煤期货宣传培训活动方面,制作了动力煤期货宣传片和多种宣传材料及视频培训。

2. 与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合作培训。一是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合作;二是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合作;三是与政府合作。

3. 依托期货公司开展培训。

市场培育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郑商所将持续做好多角度培训,也希望广大媒体做好宣传。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发改委废止电力煤炭等百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上一篇:京冀交界百米高山被盗采者挖空 已被夷平